2月13日,重慶太和鎮窨井爆炸現場已被圍擋圍起。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據報道,12日晚重慶合川區一女孩玩鞭炮時導致下水道爆炸。有目擊者稱事發時聽到巨大響聲,多個井蓋被炸開。13日,合川區政府工作人員稱,事發時煙花爆竹掉落可能引爆了化糞池,事故導致小女孩不幸遇難。

  而兒童燃放煙花爆竹出事故上熱搜的新聞不止于此。據央視新聞報道,近期發生了多起兒童燃放煙花爆竹事故:浙江杭州兩個孩子往下水道扔鞭炮路面被炸塌陷;在湖南長沙,有孩子把爆竹扔進平房內,火勢猛烈;廣東佛山兩個孩子在草地上放煙花,致過火面積約200平方米……

  “兒童燃放煙花爆竹事故”頻頻上熱搜,令人揪心不已。

  每年春節前后,都是兒童燃放煙花爆竹事故的高發期。煙花爆竹在大人眼里可能是迎財神圖吉利的一種方式,但是在孩子眼里,卻充滿了神秘和新鮮。據悉,煙花爆竹燃放時瞬間溫度可達1000攝氏度以上,即便是成年人,稍有不慎都極易引發事故,更何況懵懂的孩子。

  尤其是一些熊孩子,常常變著花樣尋求刺激。在許多過來人的印象中,小時候在農村將鞭炮插到污泥或牛糞中欣賞一場“天女散花”的盛況,似乎是司空見慣之舉。隨著時代的發展,熊孩子們的“創意”也與時俱進,有的將鞭炮放進玻璃瓶“測試”爆炸的威力,有的甚至把鞭炮投進窨井蓋下……

  禍患常積于忽微。燃放煙花爆竹有安全隱患,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常識,這樣的事故為何還是頻頻發生?

  一方面是假期“神獸”出籠,有更多的戶外活動時間和空間。而過節期間,家長忙于工作或應酬無暇顧及管教孩子,一些孩子甚至處于“放羊”狀態。 

  另一方面,這也暴露了學校和家長的安全教育不到位。學校里雖然三番五次強調孩子燃放煙花爆竹要注意安全,但往往停留于說教的層面,很難入腦入心。一些家長也認為這樣的悲劇距離自己很遙遠,從心理上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沒有把假期安全管理放在心上。多種因素疊加,讓事故的發生成為可能。

  春節期間安全事故的一再發生,給學校和家庭安全管理敲響了警鐘。如何對孩子給予正確的引導,讓安全管理保持在線,將事故降到最低,實乃刻不容緩之事。

  寒假尤其是過節期間,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監護人,必須履行好自己的監護責任。煙花爆竹是“熊孩子”們春節期間樂此不疲的“玩具”,對此家長不能太“佛系”,切不可讓孩子自行燃放煙花爆竹。要多給孩子念念“安全緊箍咒”,切實提高孩子們的安全防范意識和防范能力。

  而且,家長也要教給孩子自救的方法,即便遇到危險也可以把傷害降到最低,避免釀成難以挽回的悲劇。此外,公眾對“熊孩子”在危險區域放鞭炮等行為也應當及時上前勸阻,將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值得一提的是,安全教育不能停留于口頭“恫嚇”和說教,方法亟待調整。尤其是一些比較頑劣的熊孩子,越是斥責和恐嚇就越容易激起逆反心理。如何通過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形式讓安全教育變得生動活潑、入腦入心,讓孩子獲得“真體驗”,不妨多做探索、因勢利導。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看好孩子,才能過個平安年。對兒童和青少年的安全教育,不只是家長和學校的責任,也是一道社會考題。

 ?。ㄐ戮﹫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