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飛躍 夏侯鳳超

  2月6日下午,省會經濟圈“一圈同城共建共享”推進會暨第二次聯席會議在濟南市槐蔭區京滬會客廳舉行。大會召開,吹響了交通一體化發展的集結號,其中交通重大工程項目110個,“十四五”實施項目總投資達7900億元。

  市市通高鐵1小時通勤

  謀劃11條客貨運通道

  省會經濟圈以濟南為核心,與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濱州、東營周邊6市組成,面積和人口占全省三分之一以上。處于京津冀和長三角兩大區域板塊之間,承接產業轉移和做強北方經濟。

  省會經濟圈1+6城市均為沿黃城市,打造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區,新舊動能轉換區域傳導引領區。

  省會經濟圈將構建以濟南為中心的“一環十射”高鐵網。推進濟鄭、濟濱、京滬輔助通道等9條高鐵建設,新增高鐵840公里,圈內高鐵里程翻番,實現市市通高鐵。

  省會經濟圈內實現1小時通勤,還將與“鄭州-西安-蘭州-西寧”高鐵銜接,形成沿黃“一字型”高鐵大通道,濟南到鄭州從4小時減少至只需1.5小時,到西安、武漢、成都、重慶等都縮短一半時間。

  此外,還謀劃推動濱淄萊臨、魯中通道等11條鐵路客貨運通道,構建高效協同的一體化軌道網,促進人、物高效便捷分流。

  建設改造20余條高速公路

  推進市域邊界瓶頸路改造

  省會經濟圈將實施20余條高速公路建設改造,總投資約2800億元,總里程增加1100公里,路網密度將達到6.5公里/百平方公里,躍居全國前列。

  實施經十路東延西拓,打通省會經濟圈東西向交通大動脈。

  實施國道308、國道309和省道103等10余條國省道改造提升和穿城路改線,推進市域邊界“瓶頸路”改造擴容,暢通往來。

  形成以濟南為中心的區域機場群

  規劃建設24條跨黃通道

  加快濟南國際機場二期改擴建,打造國際最高級別的8500萬人次4F級國際機場。推動東營勝利機場等4個民用機場和5個通用機場規劃建設,形成以濟南為中心、輻射省會經濟圈的區域機場群。

  加快小清河復航工程及港口建設,開展東營港、濱州港、廣利港改造提升,形成串聯起省會經濟圈、膠東經濟圈以及黃三角地區的海河聯運體系,融入海上絲綢之路。

  提升京杭大運河及大清河通行能力,推進泰安港等項目,打造現代化內河水運體系。

  規劃建設濟濼路穿黃隧道、東阿至東平黃河大橋、濱州黃河大橋、東津黃河大橋等24條跨黃橋隧。

  建成后,7市跨黃通道將達到44條,濟南跨黃通道數量將翻番,位居沿黃城市首位。

  完善省會經濟圈城際公交線網布局,有效降低往來交通成本、減少換乘次數,方便群眾出行。建設七市交通運輸大數據中心平臺,推動間交通信息互聯互通、共享共用。搭建跨區域聯合執法平臺,實現非法營運、違規網約車、超限超載等聯合懲戒,基本消除“百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