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戚云雷

  1月26日,濟南市天橋區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開幕,天橋區區長亓偉作《政府工作報告》。會上公布了天橋區2021年將為民辦好18件實事,涉及城市更新、衛生健康、食品安全、城市精細化治理等多個方面的熱點問題。

  一、加快推進城市改造更新。深入推進工人新村南村、工人新村北村城市更新改造提升,推進天福苑等7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總建筑面積約170萬平方米,惠及居民約2萬戶。天東片區依托城發平臺,啟動半邊巷--光明里、韓家窯棚戶區城市更新改造項目,提升居民生活品質。

  二、優化教育資源配置。開工建設6班鍋爐廠幼兒園、24班小魯莊西地塊小學、48班北湖片區第二小學等10個項目,建成后新增學位9900個;引進優質教育資源,進一步提升全區教育水平。

  三、開展文化旅游惠民活動。編撰出版紅色書籍,推出紅色旅游路線,向建黨100周年獻禮;舉辦各類文化惠民活動100場,社區文化藝術節15場,放映公益電影630場,新建10處圖書流動服務點。

  四、增設全民健身服務設施。加大體育設施投資建設力度,新建各類室內外健身設施160件,更新150件超出安全使用年限的老舊器材,繼續在全區完善居民現代生活需要的“15分鐘健身圈”。

  五、提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提升PCR實驗室病毒檢測能力,為流感和手足口病疫情的爆發處置和監測提供數據;建設17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熱哨點診室,鞏固常態化疫情防控成果;在發熱門診內設立隔離診室,完善發熱門診三區兩通道建設。

  六、促進職工就業創業。全年舉辦招聘會12場次以上,實現新增城鎮就業人數1.5萬人以上,全年發放創業擔保貸款4000萬元以上;為轄區畢業生及注冊企業員工免費提供檔案管理服務2000人次以上,大力開展企業職工技能培訓,幫助企業穩崗擴崗。

  七、開展鐵路延線環境綜合整治行動。解決鐵路沿線可視范圍內有礙觀瞻的“臟亂差”問題,保持干凈整潔的鐵路運輸環境。對以往節點景觀進行維護提升,清除周邊垃圾死角、清除遮擋樹木、整修墻體立面、實施綠化美化,使轄區鐵路沿線環境更加整潔靚麗。

  八、啟動工商河綜合整治。對工商河沿線約30萬平方米的景觀進行改造,提升綠化、亮化、美化水平,打造市民休閑娛樂生態景觀帶。

  九、開展河道有水工程。對工商河、柳行河實施補水、提水工程,讓河道有“活水”,增加河水流動性,有效提升河道水質,改善河道周邊環境,打造群眾身邊的幸福河、親水河。

  十、整治改造城區道路設施。對黃崗路、新沙路等瓶頸路、斷頭路進行改造提升;對城區存在路面沉陷、坑洼不平、檢查井破損、排水不暢以及人行道花磚、立沿石缺失等病害的道路進行改造提升。

  十一、實施城市綠化提升工程。建設二環北路等城市綠道8公里,加快藥山公園建設項目,新建社區公園1處,游園3處。

  十二、實施“幸福家園”村社互助工程。在全區范圍內選擇35個村居先行實施“幸福家園”村社互助工程,實施互助項目35個,其中養老助老類8個、扶貧助殘類5個、文化教育類3個、公共服務類4個、公共設施配套類6個、農村人居環境改善類8個、其他類1個。

  十三、完善社區居民綜合服務設施。打造天和新居綜合服務中心,改造提升前黃屯社區、后黃屯社區、北徐社區、花語馨苑、趙莊社區等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以及天和園、花語馨苑社區活動室服務設施,拓展服務模式。

  十四、推進城市環境衛生整治。提升垃圾分類設施配備水平,新建2座垃圾分類房,為居民投放分類垃圾提供方便;新建、改建公共衛生間10座,配套建設無障礙設施、無障礙廁位等設備,為居民提供更加整潔、方便的如廁環境。

  十五、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桑梓店街道9個薄弱村啟動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啟動小吳村、石門孫村、高王村“齊魯樣板”村創建項目;提升村居綠化水平,打造10個示范村、1條示范路,對桑梓店東外環路等5處路段開展農村公路建設工程,建設8個污水處理設備,清理垃圾死角、整治“四大堆”,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和居住條件。

  十六、打造食品經營示范單位。打造10個餐飲服務示范單位,10個食品流通示范單位,創建5個食品安全示范街區(社區),2個規范化農貿市場,200戶放心消費示范單位。

  十七、開展關愛特殊人群活動。建設2處街道“如康家園”殘疾人之家,為轄區內殘疾人提供志愿服務、精準康復、輔助性就業、居家托養、日間照料等專業助殘服務,打造家門口的助殘品牌。開展長效針劑(善思達)援助項目,為符合條件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提供長效針劑注射;組建專項家庭醫生團隊,對全區2000名常住60歲至75歲男性開展“前列腺癌”篩查。

  十八、提升應急救援能力。建設2處應急救援站,配齊人員、車輛、裝備,推進應急救援1分鐘響應、3分鐘到達、5分鐘處置的“135應急處置機制”,切實打通應急救援“最后一公里”,為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