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介紹《聊城市公廁管理辦法》時,聊城市司法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呂佰明說,小公廁也是大民生,城市公廁體現著一個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廁所問題不是小事情,聊城市通過地方立法對公廁管理工作給予規范和引領,明確公廁設置范圍、日常維護管理責任、公廁使用行為規范等,對于加強本市城市公廁的建設和管理,增強和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具有積極意義。

  據了解,《聊城市公廁管理辦法》共26條。主要內容包括:一,解決公廁設置不合理問題。一是科學規劃。第六條明確市、縣(市、區)環境衛生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根據城市居住人口密度、流動人口數量、公共場所分布狀態等影響公廁需求的因素,編制公廁規劃,并納入城市環境衛生發展規劃,在源頭上確保公廁設置科學。二是明確設置范圍。第七條以列舉形式,規定了應當設置公廁的具體公共場所、公共建筑。三是明確設置要求。第八條規定公廁應當修建在臨街、低樓層、人流量大、明顯易找、便于糞便排放或清運的地點,并與周圍環境相協調。

  二,明確公廁配置標準。第九條明確新建、改建、擴建公廁應當達到或者高于國家規定的城市二類公廁設計標準,并符合公廁水沖化、配套設施方便使用、使用節能技術和設備、糞便排放無害化等六項要求;對于《辦法》施行前已經建成的公廁,不符合公廁建設標準的,規定應當逐步改造,從而達到標準要求。

  三,細化公廁維護管理責任分工。第十六條對應當設置公廁的公共建筑、公共場所,公廁的日常維護管理責任進行了具體分工;第十七條,明確了公廁的日常保潔和維護應當符合的六項標準,確保公廁規范管理。

  四,設置公廁使用者行為規范。第十九條規定公廁使用者應當自覺維護公廁的清潔、衛生,愛護公廁的設備、設施,禁止在公廁墻壁和其他設施上亂涂抹、刻畫、張貼;隨地吐痰、亂扔雜物;向便器、便池、糞井內傾倒污水、污物;在便池外便溺;損壞公廁的各項設備、設施等,通過政府規章規范使用行為。

  五,法律責任。一是規定了公廁在規定開放時間隨意停用的,由環境衛生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處以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罰款。二是結合建設部《城市公廁管理辦法》第二十四條,對具體行為僅規定“并處罰款”,未規定具體數額的情況,對破壞公廁設施、設備的規定了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具體數額;對向便器、便池、糞井內傾倒污水、污物的行為,規定了二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罰款。

  (來源:齊魯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