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總量達1154.9萬戶!山東民營市場主體近三年每年新增100萬戶以上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付玉婷
將民營經濟視為高質量發展巨大的“潛力板”和“績優股”,近年來山東連續出臺“非公十條”“民營經濟35條”“三保十條”等政策措施,從減稅降費、創新創業、融資服務、環境優化等方面加大支持。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12月28日召開的發布會上了解到,近三年我省平均每年新增民營市場主體100萬戶以上,截至今年11月末全省民營市場主體發展到1154.9萬戶,并呈現質量持續優化的良好局面。
據介紹,1154.9萬戶這個數字比年初增加了132.4萬戶,其中包含私營企業340.6萬戶,增加50.2萬戶。目前,民營經濟市場主體數量占全部市場主體的比重達到98%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民營企業數量占比超過85%,今年前三季度,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為51.7%,比2019年提高0.5個百分點。伴隨著數量持續增多、地位持續增強的,是民營企業發展質量持續優化:前11個月,私營規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高于全部規上工業1.8個百分點。141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31制造業單項冠軍更是我省民營經濟的優秀代表,這兩項指標我省均居全國第二位。
在深入調研分析民營經濟發展需求基礎上,我省近期出臺了《山東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以6個專項行動22項具體措施助力民營經濟實現新發展。
政策落實“中梗阻”一直是企業反映突出的難題,對此,《計劃》明確通過推動惠企政策精準落實、建立政策輔導制度和提升服務保障能力等措施,打通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 今年我省共舉辦民營中小企業線上公益培訓大講堂100多期,組織有關部門和服務機構專家解讀惠企政策措施,培訓20多萬人次。
今年前11個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實施500萬元以上技改項目10722個,技改投資同比增長12.6%,一批民營企業在此過程中有效提升了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針對民營經濟發展普遍存在的產業層次較低、市場競爭力較弱的問題,《計劃》確定通過開展智能化技術改造計劃、科技創新攻關、重點行業對標提升活動和建設人才隊伍等措施引導民營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同時,我省將分類實施創業創新“孕育萌生”、小微企業“春筍拔節”、高成長企業“熱帶雨林”和骨干企業“跨越登峰”等四個計劃,選樹一批優質企業標桿。
融資難融資貴這個“老大難”問題也在逐步破解。按照《計劃》,我省將通過健全多層次信貸服務體系、強化基金支撐、開展應急轉貸服務和發展供應鏈金融等措施,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更多投向民營中小微企業和實體經濟。明年,應急轉貸覆蓋范圍將繼續擴大,全年服務企業4000家次以上、轉貸金額600億元左右。
考慮到新發展格局對民營企業提出的新要求,明年我省還將在推動各類企業融通發展、產供銷、上下游協同融鏈發展上制定一批專項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