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經過組織選派,作為青年民警的代表,濟南市公安局歷下區分局網警大隊民警董圓來到商河縣懷仁鎮,成為市派鄉村振興服務隊商河縣三隊的一員。對于從小生長在城市的董圓來說,農村是一片無比廣闊而充滿挑戰的領域,他決心為人生補上農業農村這堂課,也為老百姓的脫貧致富貢獻自己的力量。

騎著自行車挨家挨戶走
開展鄉村振興工作初期,董圓來到懷仁鎮付家廟村,為了摸清情況,讓自己盡快融入這個小鄉村,他堅持每天到村走家串戶,了解民情,摸清民意,拉近與村民的關系;與村“兩委”溝通交流,深入了解村里的產業發展規劃、黨建工作情況、人居環境整治狀況等。為了進村入戶更加便捷,他還把家里的山地自行車帶到了鎮里,路途遙遠的小街小巷、田間地頭,他就騎自行車去,他說:“只有近距離的看,才能掌握真實情況,發現具體問題”。
用車輪和腳步丈量了付家廟村的每一寸土地,他看到,村南的四個陳舊的土棚里,一株株非洲菊花正在怒放;村東的池塘邊,代表付家廟村傳統文化的古廟和石碑石像風化嚴重,周圍雜草叢生;每逢陰雨,村內總會嚴重積水,排水溝渠已經老化損壞。特色產業需要帶動,傳統文化需要保護,基礎設施需要改善。于是,經過一個月的摸排走訪,董圓將這第一手資料形成了詳細的報告交給服務隊,交到鎮委鎮政府。“鄉村振興服務隊員就是連接農村與黨委政府與上級部門的紐帶”,董圓一直這樣要求自己。
經過不懈努力,非洲菊產業被上級發現和重視,付家廟村成功申請扶持資金250萬元,建設了擁有15個高溫,占地40畝的非洲菊種植基地,打造農業綜合園區,懷仁鎮的花卉產業終于走向了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付家古廟和石碑石像等文物被搶救性保護,成為縣重點保護文物,并在保護區附近的空閑土地上硬化地面,興建村民文化廣場,連同小池塘,三位一體,相融相通,打造成為付家廟村乃至懷仁鎮的文化亮點。村內的排水溝渠得到了修繕,村內的主干線鋪成了瀝青路,斷壁殘垣變成了整齊劃一的新農村。
在整個過程中,董圓像長在了工地和項目上,解難題、解民憂,讓村子舊貌換新顏。產業興旺了,村民腰包更鼓了,生態宜居了,大家的臉上笑開了花。
滯銷的非洲菊成了“搶手貨”
2020年初爆發的“新冠”疫情對各行各業都產生了影響,懷仁鎮的一些產業也受到了不利影響。新建的高標準大棚內,一株株非洲菊花綻開了花朵,但這個花卉園區的承包人,村書記老周卻怎么也笑不起來。疫情對花卉產業的影響太大了,尤其對于非洲菊這樣的鮮花,因為疫情導致很多典禮都不舉辦了,非洲菊也就失去了市場和銷路。以往一塊多元一只的鮮花,現在兩三毛都銷不出去,甚至成批采下的鮮花成車運到花卉市場,給錢就賣都沒人理會,只能眼睜睜看著鮮花枯萎在地里。
看到這個狀況,作為網警的董圓,決定利用互聯網幫老周排憂解難。于是,他在“淘寶”“閑魚”等網站上開網店,掛上了懷仁非洲菊的商品信息;在同事、親戚、朋友群里發布了花卉的廣告,并號召大家廣泛的群發。為了更好的宣傳,董圓專門拍攝了非洲菊花的精美照片,排版并配上了精彩的文案。借助網絡的力量,懷仁老周鮮花滯銷的消息一傳十,十傳百。非洲菊花期長,易培養,家居裝飾效果好,又可以幫農民解一時之難,為精準扶貧做貢獻,不管是網店還是朋友圈,很多人都愿意購買。
于是,少則幾十朵,多則上百朵一單的非洲菊花通過快遞郵寄到市區甚至外地的朋友手中。在花卉滯銷的近半年時間里,董圓幫助銷售鮮花近十萬支,為農民減少損失數萬元。他在這個過程中享受著干事創業的激情,他說:“心里想著農村,心里掛著農民,才能創造出這別樣的‘互聯網+’農業。”
甘薯致富路日子“甜如蜜”
2020年,懷仁鎮政府致力于打造甘薯特色小鎮,提出了很多優惠政策,扶持甘薯產業發展。年初,董圓就來到懷仁鎮東信村,找到村書記老信,談談種植地瓜的想法。老信說,經過前年去年的摸索考察,準備響應鎮里的決策,種一些地瓜,但苦于缺少種植經驗,不了解市場,缺乏銷路,村里幾個大戶也有同樣的顧慮,所以都想種幾十畝試試,但不敢種多了。

董圓瞄準市場積極動員,地瓜作為用途廣泛的健康食品,近幾年收到市場的青睞,并且它成本低,易種植,產量高的特點非常適合懷仁鎮試種。而且今年懷仁鎮委鎮政府提出了很多好政策扶持甘薯產業,正是機遇。風險與機遇并存,服務隊的作用就是幫大家減少風險,創造機遇。
要轉變“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老舊思路,要聯合起來,形成合力,共同發展。東信村1700余畝土地率先全部流轉,為甘薯種植奠定了良好基礎。董圓帶領支書老信等黨員種植大戶成立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將分散的土地,閑散勞動力,農業機械進行集聚整合,納入合作社統一管理。村里的種植大戶種植戶最關心的甘薯種苗、種植技術、產品銷路等問題。服務隊引進省農科院培育的優質薯種,從根本上保證了產品的質量。邀請省農科院,山東農業大學的甘薯專家來到田間地頭現場指導。種種舉措堅定了種植戶的信心,老信親自承包了300畝地種植地瓜,全村共種植1000畝。夏末秋初,綠油油的地瓜葉遍布東信村,分外喜人。九月,懷仁甘薯豐收節在東信村盛大召開。龍薯9號,煙薯25等品種的優質地瓜受到蒞臨現場的領導和專家的好評。好的政策得到落地,好的技術得到推廣,好的產品得到好評,董圓決心要成為農民與黨委政府的連心橋,爭做農民發家致富的帶頭人。
今年9月,董圓被市委組織部選為鄉村振興百佳服務隊員。12月,在中共濟南市委宣傳部,共青團濟南市委等開展的爭做“新時代泉城最美青年”主題活動中被評為扶貧助困的“新時代泉城最美青年”。
走進鄉村,董圓始終不忘初心,他說,鄉村振興服務工作與公安工作的本質相同,都是為人民服務。踏實工作,不辱使命,他為這片肥沃的黃土添上了一抹警察藍。
(來源:齊魯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