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大眾日報記者 方壘

  12月10日,記者從山東省調水工程運行維護中心了解到,近日,引黃濟青工程管護道路提升改造2020年度建設任務順利完成,共鋪設路面176.69公里。管護道路的提升改造,結束了引黃濟青30多年土路的歷史。

  此次實施提升改造的管護道路涉及引黃濟青工程濱州、濰坊全段及青島部分輸水渠段和棘洪灘水庫壩頂道路段,參照4級公路標準設計。工程全線采用單車道,設計車速20公里/小時,路面結構設計使用年限8年。高低渠、沉沙池及輸水干渠段管護道路路面寬度為5.0m;棘洪灘水庫壩頂管護道路路面寬度為6-7米。沿程設交通標志、交通標線、里程碑、護欄、警示柱、限高限寬設施等。工程于2020年4至9月份陸續開工,12初全部完工,具備通車運行條件。

  引黃濟青工程,自1989年建成通水以來,累計調水103.53億立方米,有力地保障了青島和工程沿線城市用水、農業灌溉用水及生態補水,發揮了巨大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管護道路作為引黃濟青工程重要組成部分和配套設施,在落實工程大修歲修、執行日常管理維護、保障調水運行、應對突發事件、方便周邊城鄉居民出行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記者了解到,引黃濟青工程管護道路由泥結碎石鋪筑,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這樣的道路足夠滿足工程運行維護的需要。經過30多年的運行,原有的管護道路已不能適應現代化調水工程發展的需要,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既是對管護道路現狀的真實寫照,也給開展正常的管理維護、調水運行、大修歲修帶來極大挑戰,更給周邊百姓的出行帶來諸多不便。

  針對管護道路存在的突出問題,山東省調水中心從創建省部級規范化水管單位,全力打造“規范化、信息化、安全化”三位一體現代化調水示范工程角度出發,堅決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踐行“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制定了調水工程管護道路提升改造規劃實施方案,計劃用三年的時間,將調水工程全線407.86公里管護道路全部實施提升改造。今年先期實施引黃濟青工程段176.69公里管護道路提升改造。

  下一步,山東省調水中心將在梳理總結已實施管護道路提升改造經驗的基礎上,繼續加大力度,完備條件,強化措施,扎實做好剩余管護道路提升改造,為更好地發揮調水工程綜合效益、助力山東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方壘 通訊員 仇志峰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