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聊城市委、市政府將治水興水作為事關聊城長遠發展的根本大計來抓,把水利改革發展納入“新時代興聊十大工程”主要內容,著力破解“水資源短缺、水生態脆弱、水災害威脅”三大水安全問題,水利投入力度前所未有,解決了一大批多年想解決而未解決的難點難題。據初步統計,“十三五”期間全市完成水利投資140多億元,其中,2020年預計完成投資40億元,創歷史新高。

在1日召開的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市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二級巡視員任永勝介紹,“十三五”期間,全市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全面提速,水利基礎設施保障更加有力,初步建成“集供水、防洪、灌溉、生態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大型調水工程體系,河湖(庫)調蓄水能力極大增強。著力實施徒駭河、馬頰河防洪治理、金堤河治理、引黃灌區續建配套工程以及南水北調配套工程。
民生水利項目扎實推進,人民群眾獲得感更加充實。五年來,全市總投資13.86億元,相繼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貧困村通水、農村飲水安全攻堅戰等項目建設,重點解決了133個貧困村通水入戶問題,圓滿完成水利行業扶貧攻堅任務。“小農水”項目連年全覆蓋,發展節水灌溉面積204萬畝,新建提水泵站223座,新打機井1.14萬眼,改造舊井1.19萬眼,全市87個鄉鎮、1830個村莊、140萬農民群眾受益,項目區年人均增收309元,年新增糧食生產能力9100多萬公斤,年可節水約1億立方米。全面啟動引黃灌區農業節水工程。
推動河湖長制向縱深發展,水生態文明建設成果更加豐碩,“河湖長”機制全面落實,河湖違法問題“動態清零”,河湖管理規劃和美麗示范河湖建設“再結碩果”。通過美麗示范河湖建設,進一步增強了河道防洪和生態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和形象,提煉出了“聊城經驗”。打造生態扶貧“新樣板”,沉沙池區已經變成風景優美的位山黃河公園,生態環境極大改善,生態產業的發展帶動群眾就業創業,增加經濟收入,初步實現從“遍地流沙”到“綠水青山、金山銀山”的轉變。
同時,嚴格強化水資源管理,科學管水節水成效更加凸顯,“十三五”期間,全市狠抓“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落實,嚴格“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管理,在計劃用水、節約用水、科學調水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
(來源:齊魯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