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濟南市生態環境局批復航天大道穿黃隧道工程(Ⅰ期)環境影響報告表,濟南第二條穿黃隧道揭開了神秘面紗。航天大道隧道全長雖比濟濼路隧道短一千米,但是隧道盾構段卻長出了400米。隧道總投資51億多元,上下兩層布置,工期為48個月。建成后,將大大加強先行區東部與濟南東部城區的聯系。

隧道盾構長度2920米
比濟濼隧道還長400米
環評顯示顯示,航天大道穿黃隧道工程(Ⅰ期)東起在建航天大道與X012(幸福路)交叉口,止于黃河西岸馬店村接收井,全長3648米,其中地面道路長81米,隧道段長3567米(包含東敞開段209米、東暗埋段270米、東始發工作井140米、盾構段2920米、西接收工作井28米)。
這座隧道在黃河上處于何地位?對比在建的萬里黃河第一隧濟濼路穿黃隧道就知道了。公開資料顯示,濟濼路穿黃隧道全長4760米,比航天大道隧道長1112米,隧道長3890米,比后者要長323米,盾構段長2519米,要比后者段約400米。
從隧道占比看,航天大道隧道的隧道占比97%,盾構段占比80%,而濟濼路隧道的隧道占比81.2%,盾構占比則為52.9%。也就是說,從施工難度上來看,航天大道隧道要大于在建的穿黃隧道。
從總投資額也能看出來,航天大道隧道總投資為513699.25萬元,濟濼路隧道總投資為517417萬元。雖然前者長度少了一千余米,但前者比后者的總投資額僅僅少了3718萬元。

隧道為雙向六車道
直徑略小于濟濼路隧道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了解到,航天大道的主體工程分為隧道和地面道路兩部分,隧道按照城市主干道標準設計,雙向6車道,設計速度60公里/小時。地面道路主線雙向六車道,紅線寬50-60米,主線近期設計車速60公里/小時,輔路車道為雙向四車道,設計車速50公里/小時。
工程設計圖顯示,航天大道隧道為上下兩層布置。其中,隧道直徑為14.5米,略小于在建的濟濼路穿黃隧道(15.2米)。項目主要經濟指標顯示,大型車或者混行車道主線最小寬度為3.75米,小客車專用車道主線最小寬度為3.25米-3.5米。
環評信息顯示,航天大道隧道施工期為2020年11月—2024年11月,共計48個月。11月馬上就要結束,工程并沒有動工跡象。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致電建設方詢問工程進展,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項目尚未立項,還有一些程序沒有走完,因此開工時間尚未確定。
雖然開工時間未定,但是工期48個月基本變不了。根據《濟南市航天大道穿黃隧道工程(Ⅰ期)可行性研究報告》提供車流量,預測的近期、中期和遠期分別為特征年設為2024年(通車第一年)、2030年、2037年。
航天大道隧道的建設是加強黃河兩岸聯系,領銜濟南高質量快速發展的需要,建成后將構建與城市社會經濟相匹配的跨黃河通道和聯網成片的綜合交通格局,提升先行區競爭力和促進片區間的融合。

黃河西側設置30米通風塔
挖深30余米盾構以保護水源
隧道內如何通風?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了解到,航天大道在西側設置了排風塔。該排風塔位于黃河西岸工作井南側馬店村地塊內,風塔為圓柱體鋼筋混凝土結構,風塔高度30米。東岸在明挖暗埋段地面綠化帶內分散設置自然通風口,采用射流風機縱向通風+局部自然通風方案。
隧道西側通風采用風井排出式縱向通風方式,當隧道內行車速度較高時,通風采用分流型縱向通風方式,隧道內大部分廢氣通過風塔高空排放,隧道內車速較低時,通風采用合流型縱向通風方式,隧道內廢氣全部通過風塔高空排放。
隧道東側通風采用射流風機縱向通風+局部自然通風方式,明挖暗埋段地面道路為綠化帶,可在綠化帶內分散設置自然通風口,采用射流風機縱向通風+局部自然通風方案,隧道內污染物通過自然通風口、隧道出口排放。
此外,隧道工程穿越溝楊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和生態保護紅線區。為了減少對環境的影響,采用盾構法施工方式,在東始發工作井K0+677.5處下挖。東始發工作井在溝楊飲用水水源準保護區,挖深33.6米,然后在盾構機鋼制保護殼內進行隧道施工。
采用盾構法,不是跨越或近距離穿越溝楊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由于挖深較大,對溝楊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水質和生態保護紅線區造成影響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