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撒花!山東這4個縣(市、區)被樹成樣板啦!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大眾日報記者 方壘
近日,水利部印發《關于公布第一批深化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樣板縣(市、區)名單的公告》,山東莒縣、莒南縣、泗水縣、萊西市榜上有名,成為全國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樣板縣(市、區),總數位居全國首位。
小型水庫是區域防洪和農業生產的重要基礎設施,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近年來,我省深入推進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和示范縣創建,以落實管護主體、管護人員、管護經費為重點,逐步實現小型水庫從“無人管”到“有人管”“專業管”,從沒有經費到有錢辦事的根本性制度變化。
截至2019年底,山東有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任務的94個縣,已全部完成改革,涉及5196座(不含青島)山丘區小型水庫,各地全面建立了權責明確、職能清晰的安全管理責任體系,制度完備、人員到位的管護體系,資金穩定、渠道暢通的經費保障機制,12個縣(市、區)被評為省級示范縣。今年,山東新增24個縣參與第二批深化小型水庫體制改革示范縣創建工作,“兩批示范縣共包含小型水庫3614座,占全省小型水庫總數的62%。”山東省水利廳水利工程運行管理處二級調研員季新民介紹。
一起看看全國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樣板縣(市、區)的經驗:
莒縣
針對小型水庫數量多(212座),管理人員不足,鄉鎮技術力量薄弱問題。經縣委研究確定,通過組建國有公司(莒縣清水水利工程維修養護公司),對小型水庫進行統一管理和養護,公司設立 6 個分公司,劃片負責小型水庫的日常管護,水庫巡查管護員成為公司“職員”,極大提高了水庫管理效能,形成了“莒縣模式”。
莒南縣
莒南縣在體制改革和示范縣創建中,補工程設施短板,強化運行監管,著力隊伍建設,注重精細化管理,打造精品工程。實現了隊伍建設規范化,維修養護集約化,工程管理標準化。營南縣對巡查管護隊伍實行每年一訓、持證上崗、定期觀摩交流制度,鄉鎮實行月度“例會制“,強化人員基本知識和技能培養,不斷提升隊伍素質,創造了“莒南經驗“。
泗水縣
2019年結合全縣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將原6個水庫、大閘管理所改制成7座大中型水庫、閘、壩區服務中心,全面推行了以大帶小,區域化、流域化管理模式。7個管理服務中心把全縣79座小型水庫按照分布及流域,統籌納入各個服務中心管理,與鄉鎮共同構建起了小水庫的網格化管理格局,打造了“泗水路徑”。
萊西市
明晰產權歸屬,實行小型水庫管理宜采用所有權、管理權、使用權“三權分離”。建立市、鎮(街)和村三級維修養護管理體系。通過“管養分離”,實現專業化、精細化維修養護,鎮(街)村負責對大壩的安全、工程施設運行情況定期進行排查,發現問題及時上報給水利部門,列入維修計劃;水利部門建立小型水利工程維修養護管理數據庫,精準指導小型水庫日常維修養護管理工作;市財政每年年底將維修養護資金列入下一年度財政預算;水利部門負責進行統一招標,選取專業維修養護公司。(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方壘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