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東位山灌區沉沙地:“沙海”變“綠洲”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濟南11月7日電(記者陳灝)清風吹過蘆葦叢,驚起悠閑游弋的水鳥;錦鯉從干枯的荷葉間浮出,引來兒童爭相投食。山東聊城位山黃河公園的這幅水鄉景象,宛若江南。
“這里以前可沒這么漂亮,風一吹就是沙土漫天。”55歲的張鳳喜是位山黃河公園的環衛工人,家住公園旁的顧官屯鄉興隆村。她告訴記者,這座公園曾經是位山灌區的一座沉沙池,長年累月堆積下的河沙,讓人仿佛置身沙漠。
位于聊城市的位山灌區,是全國第二大引黃灌區。黃河水在保障當地糧食連年豐收的同時,每年幾十萬噸、上百萬噸泥沙積累下來,導致沉沙池區土地次生沙化嚴重,形成風沙和區域性貧困。
經過深入調研和多方論證,位山灌區探索出黃河下游沉沙池區泥沙高地覆淤還耕技術,把沉沙池區清淤堆積的泥沙平整成高地,達到設計高程后,再覆蓋原狀土,配套水利基礎設施還耕于民。
位山灌區管理處副主任秦月成介紹,通過這一方式,沉沙池區還耕面積1885畝,不僅化解了泥沙清淤棄土對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而且改善了群眾耕地條件,增加沉沙池區群眾糧食產量,變泥沙為沃土良田。
灌區還因地制宜大力開展植樹綠化,合理搭配兼具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的樹種,建設了1800畝防風固沙林、640畝水土保持林,形成防風固沙屏障體系。
位于聊城市陽谷縣的七級鎮沉沙池區,當地圍繞“生態休閑旅游”“優質特色農產品”兩個主題,利用“水、林、沙”等資源進行綜合生態治理;在道路兩旁,種植2000畝楊樹、梨樹、桃樹等樹木,形成生態園區。
經過多年治理,沙海變成了綠洲,風沙基本被遏制。記者看到,如今的沉沙池區,不見了黃沙遍地、塵土飛揚,風起處水波蕩漾、樹木搖曳,形成了獨特的水生態自然景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