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馮琳
家住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鯨園街道北倉社區的谷秋麗,結婚30多年來一直是遠近聞名的好兒媳。近年來,這位好兒媳身上的“砝碼”越來越重了。2002年,谷秋麗的公公去世,2008年,谷秋麗的丈夫去世。她獨自擔起了照顧婆婆的重任。9年前,婆婆王術玲突然癱瘓,為此,谷秋麗選擇在家門口的小飯店打打零工,每天往返數趟照顧婆婆。盡管自己身處困境,谷秋麗仍想幫助他人,近12年她共計義務獻血15次。

谷秋麗細心照顧婆婆,每天起床都要給老人梳頭。
谷秋麗打零工的飯店距她家不到300米,為照顧老人,谷秋麗每天五六個來回往返于家和飯店之間。谷秋麗感激地說:“難得有離家這么近的單位肯接納我。老板人很好,每天準我回家好幾趟。”
雖有癱瘓老人,但谷秋麗家卻沒有一絲異味。據了解,婆婆的貼身衣物,谷秋麗每天都為她換洗,還不時為她擦洗身子。
谷秋麗曾干過護理,如今,與她同期學護理的姐妹都做了月嫂,收入可觀。但是為了照顧老人,谷秋麗只能在飯店從事洗菜、刷碗等各種雜活。婆婆歉疚地表示,如果不是因為自己,兒媳婦不僅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也能重新嫁個好人家。谷秋麗“守寡”12年,每次有說媒的來,谷秋麗第一條就是“帶著婆婆嫁”,然后對方便沒有回音了。
盡管生活拮據,這個小家還是其樂融融。逢著有人來探望,婆婆就說:“都說閨女是貼心小棉襖,我這個兒媳婦比閨女強得多。”
夏天暑熱,谷秋麗搬到小屋住。其他時節,婆媳倆擠在同一鋪炕上,蓋一床被,說說話,也方便谷秋麗半夜照顧婆婆起夜等。
谷秋麗今年57歲,婆婆今年87歲,同住了半輩子,兩人比親母女還親。
多年來,每逢過年過節,都有領導來家里探望老人,谷秋麗很感激,便想著回報社會。可思來想去,只有一腔熱血可以奉獻。
12年前,她在街頭看到獻血車,上前詢問,知道可以義務獻血,便開始了“獻血之路”。每次她都堅持獻400ml。谷秋麗說:“規定最多400ml,要不然我還要多獻一些。我身體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