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于民星

  10月10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汛期期間,山東確保了全省大中型水庫、重要湖泊、骨干河道無一出險,全省無一人因洪澇災害死亡,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洪澇災害損失。

  據悉,今年山東降雨總體偏多,汛情較重。截止汛期結束,全省平均降雨量765.7毫米,比歷年同期偏多近三成,列建國以來同期降雨量第6位,為2003年以來最大。

  面對嚴峻防汛形勢,全省上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超前準備、精心部署、通力協作、科學應對,確保了全省大中型水庫、重要湖泊、骨干河道無一出險,全省無一人因洪澇災害死亡,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洪澇災害損失。

  山東超前部署,扎實做好防汛備汛工作。全省上下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搶大險、救大災,堅持早謀劃、早部署,1月6日,省政府辦公廳即下發通知,調整完善全省防汛抗旱指揮體制和運行機制。4月底前,全省各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全部調整到位。入汛后,省防指全力推動“十個務必”落實到位,分階段作出針對性安排,先后發出重要通知73次,開展8輪督導檢查。

  實行包保制度,扛牢壓實防汛責任。各地采取市領導包縣區、縣領導包鄉鎮、鄉鎮領導包村街,確保防汛責任落實全覆蓋、無死角。全省各級落實水庫、河道、湖泊、蓄滯洪區等行政責任人1916人,水庫行政、技術、巡查“三個責任人”1.8萬人次,五級河(湖)長7萬余人,鄉村(社區)災害信息員9.3萬名,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防汛責任體系。

  山東率先建成省應急指揮中心,打造一體化指揮調度系統。省應急指揮中心視頻連通國家、省、市、縣四級應急指揮中心,接入16個涉災部門21個專業系統,實時監測氣象、雨情、水情、工情、海洋漁業、重點景區客流、海上船舶等動態信息,實現了上下級、部門間互聯互通和信息資源共享,為防汛搶險救援提供科技支撐。汛期,累計發布預警信息2846次,啟動、調整應急響應308次。建立防汛宣傳機制,及時發送防汛信息,講好防汛救災故事,主動回應社會關切,發布防汛消息1924條、瀏覽量達3.2億;向社會公眾發送短信4.1億余條,其中預警短信343萬余條。

  全面排查整治,切實消除風險隱患。汛前,各級派出檢查組3200余組次,發現并整改隱患1.1萬余處;汛期,對風險隱患不間斷進行拉網式排查,查出風險隱患和薄弱環節8195個,落實責任人1595人,全部整改到位;主汛期,開展防汛工作“十個到位”專項檢查,確保隱患整改到位。聚焦防洪薄弱環節,對小水庫、小塘壩、山洪地質災害、中小河流、在建工程、險工險段等,開展4輪專項隱患排查,查改風險隱患1621處,排查地質災害隱患點4170處次,發布地質災害預警87次。

  同時,山東加強力量建設,全力搶險救災。加快推進五個區域應急救援中心建設,省自然災害應急救援中心率先建成投入使用,新建7支省級防汛抗旱專業隊伍。構建“以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為主力、以部隊力量為突擊、以專業搶險隊伍為骨干、以社會力量為輔助”的四位一體應急救援體系。全力搶險救援,各級防指統籌指揮調度各類搶險救援力量,第一時間搶險救援,出動專兼職搶險隊伍1323支、隊員8.26萬人次,提前組織5萬余人轉移避險,緊急轉移安置2092人,做到了轉移安置人員有飯吃、有水喝、有住所、有醫處,確保了社會大局穩定。

  據統計,山東今年因洪澇災害受災人口、倒塌房屋、直接經濟損失,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減少85%、94%和90%,與近10年同期相比,分別減少77%、89%和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