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文登區是紅色膠東的策源地、核心區,紅色遺址遺跡居威海市各縣市區首位。1937年12月24日,中共膠東特委在文登縣天福山舉行武裝起義,起義的成功和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的成立,標志著共產黨獨立領導的膠東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裝誕生,揭開了膠東武裝抗日的序幕。為紀念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的發展歷程和卓越貢獻,2020年,文登區在葛家鎮東崔家口村修建了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紀念館,為這個村莊的厚重歷史添上了新的一筆。

中共膠東特委在天福山組織發動抗日武裝起義后,理琪任中共膠東特委書記、“三軍”司令員、軍政委員會主席。1938年2月12日,理琪率領“三軍”來到東崔家口村,從這里出發攻打牟平城,摧毀了剛剛建立的日偽政權。后來在牟平雷神廟遭日軍包圍,雙方展開激戰,理琪因傷重壯烈犧牲,被安葬在東崔家口村東的山坡上,1945年秋移葬到棲霞英靈山膠東革命烈士陵園。因此,東崔家口村在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的軍史上,有著非常特殊的意義。
紅色文化是共產黨人政治理想、愛國情懷、價值觀念的集中體現,無論在槍林彈雨、戰火紛飛的革命年代,還是意氣風發、激情燃燒的建設年代,亦或是波瀾壯闊、生機勃勃的改革年代,紅色文化都為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撐,也一直激勵著無數后人奮勇前進。為給古村落烙上永不褪色的紅色印跡,文登區本照“修舊如舊,還原歷史”的原則,在原址附近征集了11棟40余間房屋,在這里利用老民房改造布展了“三軍”紀念館。

“三軍”紀念館由“三軍”發展歷程展館、理琪事跡陳列館、“三軍”巾幗英烈展館、“三軍”戰斗英雄展館4個專題館,以及“三軍”司令部,理琪、呂志恒起居室等復原場景組成,分別展示了“三軍”初創和成為膠東抗戰中流砥柱的史實,“三軍”發展起來的四個軍的征戰歷程和膠東對海軍、空軍建設的貢獻以及軍地血脈相連,攜手傳承紅色基因的情況。
紀念館著重講述了理琪在山染血色之際踏進膠東,重建中共膠東特委,領導天福山抗日武裝起義,帶領“三軍”奇襲牟平城,激戰雷神廟,為膠東革命獻出年輕生命的事跡;膠東婦女領導人李紫輝、參加雷神廟戰斗的三位女戰士、“王氏十二姐妹”等膠東巾幗英雄在革命洪流中淬煉筋骨,走向戰場的事跡。以及在膠東雄師南征北戰中涌現出的戰斗英雄和模范工作者們,舍生忘死,機智勇敢的故事。
展館中通過多種藝術手段,帶領參觀者重溫光榮歷史,以傳承發揚“三軍”堅定信念、不畏強敵、浴血奮戰、保家衛國的革命精神,鼓舞參觀者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勇于擔當,艱苦奮斗,以更高的熱情和更大的干勁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從去年開始,文登區委、區政府啟動了115處紅色印跡的搶救保護利用工作,位于東崔家口村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紀念館就是其中一處。在紅色印跡搶救保護利用過程中,文登天潤、力鈺、海泰、宏安4家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共同出資1000萬元成立昆崳紅色基因傳承基金會,用于紅色印跡的保護、運行和修繕。對“三軍”紀念館的建設,鎮村黨組織、黨員干部群眾都給予了大力支持,彰顯了文登良好的革命基礎和群眾基礎。
文登區挖掘保護紅色印跡,目的是為了弘揚優良革命傳統,激勵全區各級黨員干部牢記初心使命,提振精氣神,全面爭一流,跑好這代人的接力棒,在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上展現出應有的責任與擔當?!叭娂o念館”的落成,對于東崔家口村而言,也意味著新的歷史機遇,紅色文化不僅在這里生根發芽,而且愈發茁壯,紅色記憶也將歷久彌新,在新的時代號角中鼓舞更多人前行。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震 于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