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48歲的市民張先生去醫院為妻子送飯,突然倒地昏迷不醒。幸得醫院急診科醫護迅速趕到,千次胸外按壓挽回了他的生命。

  當天中午,張先生前往德州市婦幼保健院為正在執勤的妻子送午餐。可是,剛把午餐遞到妻子手中,他就突然倒地,昏迷不醒。前一秒還是健康的人,后一秒卻倒地不起,這讓他的妻子一下子慌了神。妻子立即撥通了本院急救科的電話,值班醫生馮靖涵立馬帶領護士閆文慧、袁青林前往。

  急救人員發現患者面色青灰、意識喪失、大動脈搏動消失,無呼吸、無心跳,病情兇險、形勢危急。馮靖涵立即對其進行胸外心臟按壓,邊按壓邊向護士下達口頭醫囑:清理呼吸道、建立靜脈通道、準備除顫儀、準備腎上腺素……一道道“救命的指示符”發出的瞬間,護士袁青林也已經將搶救措施實施到位!

  “除顫儀就位,準備除顫,選擇能量200焦耳!”另一邊閆文慧護士也快速反應,以最快的速度建立靜脈通道,為了保證按壓效果,她迅速接替醫生馮靖涵進行胸外按壓,一下、兩下、三下……

  五組心肺復蘇后,患者呼吸心跳仍未恢復,急救團隊立即對患者進行第二次電除顫,第二輪胸外按壓,第三次電除顫,第三輪胸外按壓,心肺復蘇不斷進行……

  千次心臟按壓下來,急救人員的頭發、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護士袁青林的腳踝也在搶救中造成輕微扭傷。

  搶救進行10多分鐘后,患者有了微弱的呼吸和心跳,就這一點點的變化,也讓醫護人員看到了希望,馮靖涵不停地大聲呼喚患者:“能聽見我說話嗎?睜開眼睛!睜開眼睛……”同時立即將患者抬上擔架,進行后期治療。目前,患者病情已穩定。

  據統計,每年因呼吸心跳驟停而死亡的病例超過70萬人,心肺復蘇是挽救各種原因引起呼吸心跳驟停患者最行之有效的措施。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徐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