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
位于濟南經十路臘山立交橋以西的世購人行天橋已徹底拆除,
據悉,原址將建設軌道交通臘山換乘站工程。

雖然經十路世購人行天橋業已謝幕,
但人行天橋遠未結束服務交通、提升道路交通文明的使命。
經新時報記者初步梳理,
目前新建、在建、擬建還有多座人行天橋。

今年4月,在鳳岐路建大花園站的北側,新建成的“E”形人行天橋將位于快車道中央的BRT站臺與兩側人行道相連,過街天橋上方安裝了藍色透明遮雨板,同時配套建設了自動扶梯和直梯,方便老、弱、病、殘、孕等特殊人群通行。這種“E”形人行天橋在二環西路、二環東路開通BRT的道路上較為常見,豐富了人行天橋的設計構造。

目前,在望岳路融匯愛都紫麟臺營銷中心附近、鐵路南苑東門外路口處分別新建兩座人行天橋。每座新建天橋總長超過60米,共有3跨,天橋東西兩端將安裝步行樓梯、直梯和自動扶梯。

此外,荊山東路與旅游路交叉口東側擬建過街天橋,同步建設步梯梯道、直梯。還有融創文旅城跨鳳鳴路人行天橋、世紀大道(工業南路至龍鳳山路)人行天橋也排上了日程。
在諸多城市主次干道上,人行天橋已成道路“標配”。
其中,大經十路以16座人行天橋位居第一,從經十路潤華橋到經十東路山青院橋跨度超過31公里,見證了濟南這座城市在東西方向上的“城拓”;在濟濼路—英雄山—望岳路沿線,從濼口商城人行天橋到融匯愛都附近的在建天橋跨度超過14公里,反映了濟南南北在伸長。

不僅如此,隨著人行天橋投用數量越來越多,原來道路“跨欄”現象基本絕跡,人行天橋不僅提升了濟南的交通文明,而且與文明城相得益彰。

緯十二路BRT站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