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山東社科智庫沙龍·山東省社科聯成立60周年——“十四五”山東社科的打開模式研討咨詢會現場。 沙見龍 攝

  中新網濟南8月5日電 (沙見龍)正值山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成立60周年,該聯合會8月4日邀請了來自山東各大高校的專家、學者,圍繞如何在“十四五”期間更好地推動社科事業繁榮發展,助力山東現代化強省建設等方面獻計獻策。

  山東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副主席劉致福在致辭中介紹,60年來,山東省社科聯已發展到在全省118個縣市區、72家高校設立聯合會。在學術研究、活動組織、社科研究成果評價和評獎、社科課題發布與組織、重大咨詢調研活動、社會組織建設和發展等方面,山東的社科事業不斷發展壯大。近期,聯合會研究確定了“山東社科智庫沙龍”調研咨詢型智庫平臺,旨在更好地發揮社會科學界專家學者在調查分析、研究對策,提供科學決策參考等方面的作用。

  “十四五”從哪里展開?怎么樣取得新突破?如何跟上時代發展步伐?這些是山東省社科聯當前面臨的重大課題。劉致福認為,應落實6個“堅持”,即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黨對社科事業的領導、以服務人民為中心、改革創新、打造齊魯風格社科品牌、適應新時代新使命的任務。在如何開局上堅持“123456原則”,即堅持1根紅線、中國特色和齊魯風格2個定位,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3個體系,人才、平臺、品牌、機制4個關鍵,高校、黨校、科研院所、社科類社會組織、重要人才隊伍等5支隊伍,包括學科建設在內的6個突破。

  近年來,山東財經大學的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突飛猛進,社科獎每年有3—4項,國家社科基金的獲得數位居山東高校前四。據山東財經大學黨委書記、教授王邵軍介紹,在服務社會方面,該校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成立了山東新舊動能研究院、鄉村振興研究院。今年年初,成立了山東省重點實驗室、區塊鏈金融重點實驗室。

  “對于‘十四五’時期的社會科學發展,我們需要深刻理解這一時期的戰略意義。”王邵軍認為,山東正處在尋找新的發展增長點階段,經濟增長方式、行政管理方式、產業轉型與綠色發展、城鄉發展模式都面臨大的轉變,需重新審視思考,要進行實戰性、針對性地研究。他建議,充分發揮社科聯的組織領導作用,營造良好社科生態環境,搭建好平臺,強化頂層設計,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堅持兩端突破,高端發力,追求前沿的學科創新,深度參與山東省的八大戰略。

  在曲阜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教授戚萬學看來,社科界“十四五”的開局要從自身軟肋、短板、不足來打開。山東省人文社科研究水平大而不響,話語權不夠強,與全省經濟發展水平不匹配,而導致這些軟肋的關鍵是人才不足。山東應增加人才存量和厚度,提升增量高度,合理制定用人體制機制,引進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同時培養培育以學術為志氣、有家國情懷的社科隊伍。

  “十四五”是山東實現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目標的關鍵時期,也是濟南建設國際大都市的關鍵時期,為社科事業發展提供了廣闊舞臺。濟南市社科聯黨組書記、副主席石瑋認為,廣大社科工作者未來要更加注重應用對策研究,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走出象牙塔,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有作為,同時加深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了解,增強項目的落地性和可操作性,更加注重“互聯網+社科”的普及。

  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張士海建議,社科智庫的建設第一不僅要有知識,更要有智慧;不僅要有批判,更要有建設;同時要在有理論的基礎上更注重有實踐,還要借助外力發展,且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實現錯位發展。而在山東省委黨校文史部主任、教授張文珍看來,社科工作者要從自身的文化基因中尋找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內生動力,且要守正創新,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完) 

  (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