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7月28日訊 今天上午,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1-6月,全省細顆粒物(PM2.5)同比下降17.2%。重污染天數平均為5.6天,同比減少3.8天。另外,水環境質量指數排名前三位的為泰安、臨沂、濟南3市。
今年1-6月,以省控及以上點位統計,全省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一氧化碳(CO)同比分別下降17.2%、20.0%、25.0%、22.2% 4.8%、11.8%。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平均為5.04,同比下降15.6%;重污染天數平均為5.6天,同比減少3.8天。以國控點位統計,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平均為67.2%,同比增加14.0個百分點。
水環境質量指數排名前三位的為泰安、臨沂、濟南3市;排名后三位的為濱州、東營、濰坊3市。有14個市水環境質量指數同比改善,其中聊城、泰安、濰坊改善幅度明顯;濱州同比出現反彈。
今年上半年,山東省級需向各市撥付環境空氣質量補償資金36882萬元。其中,第一季度為30026萬元,第二季度為6856萬元。
另外,全省17家鋼鐵企業完成了有組織超低排放改造。5家鋼鐵企業開展了超低排放評估監測。7個傳輸通道城市基本完成爐膛直徑3米以下煤氣發生爐淘汰,山東全省累計完成綜合整治爐窯1.3萬多臺,4800多家工業企業完成無組織排放綜合整治。
截至7月10日,夏季秸稈禁燒工作基本結束。全省共發現14個秸稈焚燒火點,涉及淄博、泰安、臨沂、聊城、菏澤5個市的9個縣(市、區),“第一把火”出現在菏澤市牡丹區。全省總過火面積約1741畝,秸稈焚燒火點數量較往年大幅減少,禁燒工作成效顯著。我省每日向社會公開通報各地火點發生情況,并建立嚴肅處理“第一把火”制度,向有關市發出督辦函6份;各有關市均對責任人員進行了嚴肅處理,全省累計問責50余人。
(濟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