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字型高鐵網加速構建。濟南東站、石濟高鐵、濟青高鐵開通運營,濟萊高鐵、濟鄭高鐵、黃臺聯絡線開工建設,濟濱、濟棗、德商高鐵全面推進,高鐵里程將實現翻番。每天300多個高鐵車次直達全國254個城市,高鐵“朋友圈”越來越廣。

  濟南國際機場騰飛起航。北指廊項目年底建成投用,闊步邁向2000萬級客流量。高標準規劃建設機場二期擴建工程,打造國際一流4F機場。新機場將濟南文化特征的“山、水、林、泉、石”幾大要素,通過建筑、室內、景觀的設計語言,將這些特征集成與再現,同時注重旅客人性化體驗和高效運營,多個指標領跑全國。

  公路建設力度前所未有。加快推進“三環十二射”高快一體路網建設步伐。青蘭高速、濱萊高速、濟青高速改擴建3條高速通車,在建6條年底前5條將建成通車。推進大西環等7條前期工作,加快開工步伐。國道220長清繞城公路、國道340商河繞城公路、國道220平陰南段、省道102章丘繞城段建成通車,國道105平陰繞城段等3條年內通車,助力縣域經濟發展。

  跨河橋隧天塹變通途。“三橋一隧”跨河通道加快建設,啟動了新一批跨河橋隧建設,力爭年內再開工建設6條,實現數量翻番。新建跨河橋隧為復合通道,滿足多樣化出行需求。堅持一橋一景,融入黃河生態景觀風貌帶,打造城市新景觀,助力先行區建設,助推我市由“大明湖時代”跨入“黃河時代”。

  小清河復航通江達海。小清河復航工程集復航、防洪、旅游于一體,形成“一港兩區”的發展格局,打造綠色高效的“黃金水道”。提前1個月完成航道拓挖疏浚,加快打造濟南出海黃金通道和城市新名片。

  “四好農村路”建設走在全省前列。累計完成“三年集中攻堅”總量任務的80%,建制村通客車率和通公交率分別達到99.9%、86.6%;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市農村通戶道路硬化任務,基本實現“戶戶通”全覆蓋。

  打贏交通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全市貧困村“兩通”兜底任務全部100%完成,省、市定貧困村客運公交化改造分別達到94.8%和84.4%,也均超出省交通運輸廳75%的目標。215公里黃河灘區臨時撤離道路全部具備通車條件,駐村黨支部書記和第一書記工作取得階段成效,交通扶貧成果持續鞏固。

  城市路網日益完善。著力打通城市“大動脈”,暢通“微循環”,努力構建高效便捷的路網體系。新建6條城市快速路通車,“兩橫三縱”快速路閉環成網,順河快速路南延年底全面通車。攻堅克難兩年打通72條瓶頸路,解決了和平路東延、經十一路、舜德路北延、舜世路等一批群眾期盼數十年的“老大難”道路,市民群眾拍手稱快。

  用繡花功夫做好道路養護。開展了道路路面和井蓋設施集中整治提升行動,著力解決“路不平、井蓋響”問題。建立健全道路建設全過程質量管控制度體系和全方位精品工程目標管理體系,推出了“井蓋十步工作法”等一系列施工標準,大街小巷煥然一新。全國首創建立城市道路工程文明施工管理體系,文明施工管理標準填補國內空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公共交通跨越發展。公交改革邁出堅實步伐,公交線網優化、服務品質不斷提升,新開和優化公交線路130余條,BRT免費換乘線路達到30條。開通定制公交358條,全國首屈一指。延時運營200余條,推出零點公交27條。成功創建公交都市。軌道交通建設突飛猛進。1號線、3號線兩條線路開通運營,2號線全面加快建設,地鐵換乘時代即將到來。

  (濟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