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六保”是今年“六穩”工作的著力點。守住“六保”底線,就能穩住經濟基本盤;以保促穩、穩中求進,就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基礎。落實“六保”任務,山東如何行動?齊魯網、閃電新聞策劃推出“山東‘六保’在行動”系列報道,本期聚焦:山東首次提出“實施以工代訓補貼”,為什么這么被看好?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9日訊 4天前,山東省人民政府網站發布了《關于抓好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工作的十條措施》,首次提出“實施以工代訓補貼”。在受疫情影響、各類市場主體面臨嚴峻生存和發展挑戰的當下,這個“山東首次”能否為以中小微企業為代表的市場主體解困,很多人翹首以待。

圖/山東省人民政府網站發布《關于抓好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工作的十條措施》
拼盡全力保市場主體,山東再出“驚人之舉”
從這次山東發布的《關于抓好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工作的十條措施》來看,目的很明確,就是保以中小微企業為代表的市場主體、保居民就業。
措施更為鮮明,除了在加大免稅力度、延長房租減免、支持夜經濟、加強信貸資金支持、擴大動產抵押登記范圍等方面做出明確規定外,山東還首次提出“資助以訓穩崗拓崗,鼓勵以工代訓”,以更大力度支持中小微企業擴崗穩崗。
山東提出,中小微企業新吸納重點群體就業并開展以工代訓的,每吸納一人企業最高可獲得補貼3000元,補貼資金直接支付到企業賬戶。
此外,在已出臺的社保費減免、穩崗返還政策基礎上,山東對受疫情影響導致停工停業的中小微企業組織職工開展以工代訓的,再給予職業培訓補貼,單個企業最高補貼10萬元。
為加大資金保障,山東計劃從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中,安排30億元左右,保障政策落實。
信號很明顯,山東將盡最大努力保市場主體。

圖/6月8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十條措施”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以工代訓給補貼,山東為什么這么重視中小微企業發展?
進入今年以來,山東多次下發文件穩企業穩經濟。之所以政策疊加不斷,一切都要回到最初的問題:穩定山東的經濟基本盤。
而要穩定經濟基本盤,必須要穩定市場主體。特別是對小微企業占到全省企業總數86%的山東來說,意義尤其重大。
根據山東省市場監管局提供的信息,截至2019年,山東全省共有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659萬戶,其中小微企業224.7萬戶(不含個體工商戶),占全部市場主體總數的24.8%,占企業總數的86%,數量居全國第三位(列廣東、江蘇之后);小微企業實有注冊資本(金)達到13.1萬億元。
市場主體的存量顯示出一個地區發展的基礎和底蘊,特別是能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近50%的稅收、60%的GDP、70%的技術創新和80%的就業的中小企業,無疑是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的龐大出口。
如何在“前所未有”的困難時期助力中小微企業發展,使之成為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有力支撐和可靠抓手,山東必須找到精準幫扶的新路徑。

圖/小微企業占山東全省企業總數的86%
一策促人才、技術、資本集聚融合,山東正在謀劃怎樣的未來?
在山東,企業多,人也多。以工代訓補貼的實行,助企業擴崗穩崗的同時,更有效擴大了就業人群。
山東此次提出的“實施以工代訓補貼”,聚焦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離校2年內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人員四類重點人群。希望通過鼓勵幫扶中小微企業吸納他們就業,通過在崗實踐邊學邊干,掌握技能的同時不影響工資收入,實現企業和特殊群眾雙贏。
特別是在今年山東高校畢業生預計總量65.5萬人、創山東高校畢業生人數歷史新高的風口上,以工代訓補貼的實施無疑成為促進畢業生就業“硬核舉措”之一。
困難挑戰越大,越要激發釋放好市場主體內生發展動力。可以預見的是,山東首次提出“實施以工代訓補貼”,將為企業、勞動者帶來很大的好處。但是若把這項措施放到山東處于新動能新舊能轉換和產業結構升級的關鍵時期來考慮,則會發現:此項措施推動了人才、技術、資本等創新要素的集聚融合,正在助力山東謀劃更大的發展格局。
(閃電新聞記者 賀曉菲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