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市目前有60家基地通過認證,數量位列全省第一
近日,濰坊市又有18家農產品基地成功通過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認證,至此我市通過認證的農產品基地達到60家,農產品種類達到20多種,位居全省第一。5月29日,記者探訪了解到,銷往粵港澳大灣區的農產品全是精品,但實行的是平價銷售,讓粵港澳大灣區的百姓吃得放心、吃得實惠。
配送中心統一接單
然后分給各個基地
5月29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壽光市洛城街道的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配送中心看到,工作人員正在電腦前忙著接收訂單,此次所需菜品尖椒量最大,還有貝貝南瓜、五彩椒、小黃瓜等。
我市運往粵港澳大灣區的所有訂單都是通過配送中心的“粵港澳菜籃子平臺”統一接收,然后分配到壽光、昌樂、峽山已經通過供港澳蔬菜基地備案并入駐平臺的基地。“接收訂單后,由專門的團隊負責向各個基地下達采購通知。目前的需求量還不是很大,一般不到1天的時間就能完成采購。”相關負責人王濤說。
壽光東華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龐東是首批入駐“粵港澳菜籃子平臺”的供應商。這次接到了12000斤的尖椒訂單侯,他馬上安排工作人員到大棚采摘,經過連夜忙碌,第二天上午就開始加工和包裝。
5月29日上午,記者在龐東的加工包裝基地看到,大廳內堆滿了新鮮的尖椒,幾千個包裝箱整齊摞放著,有好幾人高。十幾名工作人員正在有條不紊精挑、裝箱和包裝封箱。
“他們對尖椒的要求非常高,不僅要鮮亮直溜,椒體上沒有黑點等任何瑕疵,而且個頭要求均勻、越長越好,我們挑選的尖椒大概都在30厘米左右。”龐東介紹說,他有60多個尖椒大棚,由專業的技術人員種植管理,全部高標準要求,在管理中實現優勝劣汰,最終生長成熟的尖椒都是品質最好的。
下午1時許,400箱尖椒打冷包裝后被運上恒溫車,28小時后將抵達廣州。“車里一直保持3到5攝氏度的恒溫,車上都有傳感器,能實現實時監控。”龐東說。
基地認證有硬條件
產品基本平價銷售
要獲得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認證,前提是要到濰坊海關完成供港澳蔬菜種植基地備案,而要通過備案則需要具備農藥殘留檢測能力、土壤和灌溉用水符合國家有關標準、有完善的質量安全管理體系等7大條件,標準化種植成為“硬條件”。
要想把農產品銷往粵港澳大灣區,還需要經過層層檢測。從種植、管理、采摘到交付,至少要經過十幾次“大檢”。
一說到銷往粵港澳,而且全是精品,價格是不是很高?記者采訪了解到,我市發往粵港澳大灣區的產品基本上是平價銷售,讓當地百姓不僅能吃上高品質的濰坊菜,還能吃出實惠。
壽光市洛城街道東斟灌村的五彩椒按照市價20元一斤的價格銷往粵港澳大灣區。“其實通過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的認證,我們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增加銷量,而是通過走進粵港澳大灣區,敲開我們走向國際化的大門。他們的高標準高要求能倒逼我們產品品質提升,逐步走向高端市場。”東斟灌村黨支部書記李新生說,通過基地認證后,種植戶的積極性提高了,今年五彩椒的種植面積增加了1000多畝。
“我們銷往粵港澳大灣區的尖椒才3元一斤,全是平價銷售。”龐東告訴記者,他已經有了穩定的訂單,每天運送400箱尖椒。
我市力爭到今年底
獲認證數量達百家
5月29日,記者從濰坊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目前我市通過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認證的農產品基地有60家,數量在全省位列第一,通過認證的農產品有五彩椒、黃瓜、西紅柿、貝貝南瓜、葡萄等20多種。
濰坊市農業農村局根據與廣州市簽訂的框架協議和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辦公室要求,對供港澳基地和企業申請嚴格備選條件,把好基地認證第一道關,確保了認證基地和企業質量。同時,我市依托國家蔬菜質量標準中心和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制定的《設施蔬菜國際標準化建議》,并結合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建設要求,制定了《粵港澳大灣區蔬菜生產基地執行標準》,大力推進蔬菜標準化基地建設,積極培育和儲備后備認證基地資源。
今年,我市將繼續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認證,開拓國際市場,到2020年底,全市基地和企業認證數量力爭達到100家,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平臺”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優質農產品貨源。
(濰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