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網上爆出一份深圳南山外國語學校招2020屆畢業生的擬聘名單,招聘的20位老師中,居然有19人來自清華北大,而且13人是清北本碩連讀,這陣容堪稱炸裂。當然,這還不是個別學校才有的現象,去年年底,媒體已經廣泛報道深圳多所中小學招收清北畢業生。而這也僅僅是畢業生流向深圳的一個縮影,我們了解到清華、北大、復旦、交大、中大這些北上廣名校應屆畢業生的第一流向全部為深圳企業。為什么高層次畢業生這么喜歡去深圳就業呢?都是哪些城市的畢業生流向了深圳?為此,中國大學生一站式求職網申平臺——梧桐果向全國5萬名畢業生發布調查問卷,并將調查結果與平臺數據相結合展開深入分析,以供社會參考。
發展前景占比達35.68%,畢業生就業更注重個人發展

衡量一個城市是否值得畢業生就業扎根有以下幾個因素的考量:產業發展前景、經濟發展水平、薪酬水平、政策牽引、文化牽引和交通因素等。如上圖所示,深圳的產業發展前景占比達35.68%,成為2020屆高校畢業生選擇深圳就業的主要因素;經濟發展水平占比為20.78%排名第二;薪酬水平占比16.53%排在第三位。在知識經濟時代,人才競爭日益加劇,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雖然也關注高薪職位,但也充分意識到職場成長和未來發展的重要性,并不是單純追求“錢多”,而是更加期待個人的發展機會和能力的提升,實現對自我價值的長期投資回報。
為深入了解畢業生選擇深圳就業的具體原因,我們電話采訪了一位自動化專業的畢業生陳亮,他告訴我們:“從大一開始,我就聽師哥師姐說深圳的自動化專業就業機會比其他城市更多,為此我畢業之后直接面試了總部在深圳的比亞迪公司,面試很順利,給我的崗位也符合我的預期,是汽車自動駕駛研發部門。深圳不僅聚集了好多知名企業的總部,很多先進的技術和知識也在這里聚集,因此深圳成為我就業城市的不二之選。”像陳亮這樣的畢業生不在少數,他們懷揣夢想,毅然決然走向行業前端,不僅收獲光明的發展前景,更是得到了自身的成長與能力的提升。
深圳人才朋友圈一覽,北上廣成第一輸血地

人才是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外來就業人才的多少能充分反映一個城市的人才吸引力程度。據梧桐果數據顯示,2020年流入深圳的畢業生占比最大的城市是廣州,占所有流入畢業生總數的4.49%;其次是來自于上海的畢業生,占比為2.79%;排名第三的是首都北京的畢業生,占比為2.38%。以上三座城市的畢業生占總流入畢業生人數的比重接近10%,是深圳主要的人才輸血地。
武漢、重慶和長沙是深圳人才供給的第二梯隊,流入深圳的畢業生占比分別為2.07%、2.06%和2.05%。湖北地區作為中部的教育大省,畢業生儲備比較充足;另一個方面也顯示出,相比于東部沿海發達地區,中部地區對人才的匯聚能力依然有些偏弱。
另外從地理位置上看,深圳地處珠江三角洲前沿,與香港毗鄰,是連接香港和大陸的紐帶。在深圳周邊又有廣州、汕頭、珠海等經濟實力強大的城市,同時深圳自身又有大量的口岸。在政策上的優勢,也就北京能跟深圳比,而且這種優勢更是幾十年都沒變過。深圳的政策優勢太多了,包括企業經營自主權、稅收、土地使用、外匯管理、產品銷售、出入境管理等。而且深圳戶口目前是一線城市中最好落戶的!以上地理和政策兩個優勢吸引了大量的人才來到深圳發展,自由的氣息吸引著無數年輕人前來深圳。
我們在采訪前往深圳就業的畢業生中,一位軟件工程專業畢業的學生王偉告訴我們,“我們這個專業的畢業生都知道科技互聯網公司是有名的工資高,福利好,所以都希望去到像華為、騰訊等這樣的大型互聯網公司,除了待遇好,同時也能得到鍛煉的,走在技術的前端。” 華為、騰訊等科技互聯網公司被稱為計算機類畢業生的“黃埔軍校”,這些科技互聯網公司的優厚待遇,有別于外企和國企的股權激勵,也是吸引畢業生的利器。
軟件工程類畢業生最愛到深圳就業,占比11.63%

通過梧桐果數據可以看出,流入深圳的畢業生中計算機類和財經類畢業生占比較大,這也與深圳的產業發展有著直接關系,其中軟件工程類畢業生占比達到了11.63%排在第一位;會計學占比10.72%排名第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金融學分別排在第三、四位,占比分別為9.85%和8.51%。
高新技術產業是深圳最主要的支柱產業之一,根據統計,深圳目前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1.12萬家,而這些高新技術企業當中,信息科技類企業最多,比如著名的華為、中興等。未來,深圳還將重點發展5G、人工智能、網絡空間科學與技術、通信高端器件等產業,這些產業其實都與信息科技密切相關,同時也需要更多的軟件工程等計算機類畢業生。
金融業也是深圳的支柱產業之一。2018年全年,深圳金融業實現增加值3067.21億元,同比增長3.6%,占GDP比重12.7%;金融業實現稅收(不含海關代征和證券交易印花稅)1314.8億元,同比增長17.5%,占全市總稅收的22.37%,金融業對全市稅收的貢獻超過制造業(20.30%),成為全市納稅第一的產業。近年來,深圳在鼓勵支持本地法人金融機構創新發展,推動平安保險、招商銀行、國信證券、南方基金等一大批法人機構朝著行業頂尖發展,依托這些本地法人機構發展取得了較大成就,也為財經類畢業生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
畢業生青睞的深圳名企品牌曝光,華為、騰訊成第一聚集地

在深圳,民營經濟是深圳經濟中最有活力、最有創新力和最有競爭力的組成部分,一批批形成梯隊的優秀民營企業家是深圳極為寶貴的戰略資源。世界型民營大企業集聚的創新引領態勢,正在深圳形成。華為、平安、騰訊、正威集團等一個個“頂天立地”的產業巨頭,大疆、光啟、優比選等一個個細分行業的領跑者,這些深圳本土企業,都是民營經濟的領軍力量。無論是數量規模、創新能力,還是國際化水平等方面,深圳民營經濟都形成顯著的引領態勢,以及穩定的內生型帶動效應,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中發揮出重要作用,同時也吸引著北上廣和周邊大城市的畢業生前來就業。
深圳校招需求僅次于京滬兩地,就業機會更多

梧桐果數據顯示,2020屆春招需求城市排名中,北京校招需求占比為11.19%,排名第一;上海需求占比為6.98%,排在第二位;深圳排名第三,占比為5.17%。在高校數量上,北京92所,上海64所,廣州82所均遠遠超過深圳的12所。高校數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畢業生的供給數量,因此深圳在較高的校招需求下,只能吸引更多的外部畢業生滿足需求。
根據脈脈數據研究院最近發布的發布的《人才流動與遷徙報告2020》,深圳以GDP全國第三的排名,超過上海、北京,成為人才流入城市的第一名,北京和上海嚴控人口,被“來了就是深圳人”的深圳超越。
近年來,“人口紅利”越來越受關注,各地紛紛出臺政策加入到人才爭奪戰中。“深圳有著非常好的資源和發展機會,相較于其他一線城市,居住證制度更為寬松。”唐先生在福田某房地產中介公司上班,兩年不到,他先是辦了居住證,現已順利拿到深圳戶籍。近日,一則“畢業生來深圳發租房和生活補貼”的新聞讓不少“北漂”和“滬漂”羨慕不已。“深圳對純學歷型人才落戶門檻放寬至大專及以上。”深圳市社保局一名負責人介紹,這種不設上限、較為寬松的戶籍政策意味著,本科以上學歷應屆畢業生,只要選擇在深圳工作、落戶,基本都可以享受深圳政府數萬元的補貼。
有前景又有“錢”景,深圳校招薪酬遠超畢業生平均薪酬

從梧桐果平臺整理的深圳近兩年校招薪酬來看,深圳校招薪酬遠超畢業生平均薪酬,深圳2019屆校招薪酬7512元超過畢業生平均薪酬1639元,2020屆校招薪酬7836元超過畢業生平均薪酬1808元,兩者間差距也在加大,這也成為畢業生選擇深圳就業的一個重要原因。
一位武漢的畢業生告訴我們:“我們同學都知道相比本地,深圳的就業機會更好。別的不說,光看工資武漢就沒法和深圳比。之前看到過一個調查,2017年武漢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平均月薪不到5000元,而在2018年深圳這些行業的平均月薪可以過萬。另外現在深圳的引才政策、落戶政策也確實很吸引人。”
為了更好的生活,為了追逐遙不可及的夢想。選擇一座城市安家,就是選擇和它一起成長。我們相信自己和深圳一樣,都能在明天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