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解難題! 濟南允許店外擺賣第一天,有商鋪營業額多了近一倍
10日,濟南市城管局下發《關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市容秩序治理保障復工復產的通知》。每日9點至19點,沿街商鋪在不妨礙交通、不影響市容的情況下,允許店外有序擺賣。現在商鋪情況如何?為此,記者進行了探訪。
線下經營迎來轉機
在濟南市市中區八一立交橋下的一家蔬果店里,老板張華(化名)正在精心擺放店門口的水果。他沒有想到,一紙承諾書,能夠讓他在疫情蕭條的生意中再次喘了口氣。
張華經營的這家店叫“原產地特產直通車”,從店名就可以看出來,一直以來,蔬菜和水果并不是店里售賣的主要產品。但這次疫情,讓這家本以特產為主的店鋪完成了一次蛻變。“因為很多市民買蔬菜水果的需求比較高,所以我們就進了一些來賣,滿足市民的需求。”
雖然處于立交橋人流密集的區域,但店鋪的地理位置比較偏,店鋪離馬路距離也比較遠,即使擁有兩個店面,但實際上一家用作倉庫,一家用來售賣,加上擺放的商品多,店內實際面積其實不大。“而且因為都在店里面售賣,大家并不知道店內具體賣些什么,導致現在的經營狀況十分堪憂。”
線下經營的轉機是從10日開始的,“昨天,柳隊長過來跟我說有新政策了,允許適當的店外經營了。”張華口中的柳隊長,就是市中區四里村執法中隊中隊長柳偉。疫情發生以來,柳偉也格外忙碌,挨家挨戶看防疫消殺情況,再查看店外經營情況。“我們收到了適度放開擺賣管制的通知之后,立即開展工作了。”
10日上午,濟南市城管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韓軍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沿街商鋪在與城管部門簽訂《疫情防控期間經營承諾書》的前提下,可于每日9點至19點,利用店前空置場地有序擺賣和采取開放窗口、即買即走等靈活形式進行經營。隨即,濟南市城管局下發《關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市容秩序治理保障復工復產的通知》,正式發布店外售賣詳細規定。


顧客多了三分之一
10日中午,柳偉在前期和其他相關部門檢查過店鋪防疫情況和經營情況后,拿著一紙《承諾書》來到了張華的店里。“因為天天來這里查防疫,我們也比較清楚他們的困難,所以看到局里發文之后,就來看看能不能幫著他們解決問題了。”柳偉說。
店門口,承諾書已經被張華工工整整地張貼在顯眼的位置。“我認真看完了承諾書后,接著簽字了,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這張《承諾書》上,標明了疫情期間在店外設攤的要求,包括每日兩次對經營場所、場地進行消毒,從業人員每天上崗前要進行體溫測量和記錄,每天9點到19點可按規定利用店前空置場地有序擺賣,不得用喇叭招攬顧客等。
張華被允許在外面經營的范圍是店前的一塊空地,他把一輛小貨車停在店前,利用貨車上這7平方米左右的場地,擺放好了蔬菜和水果。新鮮的芒果和芹菜又好看又豐富,吸引了不少從馬路上經過的市民前來采購。
“來店里買菜的市民多了,而且外面通風還好,即買即走,在防疫壓力上也小了不少。”張華說,“店里面積小,以前為了防疫,都是嚴格控制進店人數,幾個人在店里買,其他人在外面排隊采購,現在大家在外面買了接著走,大大減少了我們的工作量。”除此之外,讓張華覺得很有變化的就是前來采買的顧客人數了,“差不多多了三分之一。”
柳偉說,雖然政策上允許店外經營,但是也有嚴格的規定和要求,不能占用人行道、盲道、消防通道等,而且要按照經營時間段來進行規范。“我們也會隨時來檢查,商鋪都很遵守規定,沒有什么大問題。”

營業額漲了一倍
在濟南魯中酒店門口,大門前的臺子上有三四位員工正在進行食品的售賣。肉包子、炸糕、水餃、饅頭等食物,被分門別類地擺放在不同的容器里,店鋪前面,還有兩三位顧客挑選購買。
“疫情對我們影響非常大,我們就探索了在店里售賣包子、雞蛋、水餃等等食物,供市民購買。”酒店行政總監張先生告訴記者,在未被允許店外經營前,酒店都是在店內擺攤,除了這些之外,酒店還準備了其他熟食。“進店的顧客也需要進行體溫測量、掃碼登記、消毒等措施,而且我們還專門設置了單一出入口。”張先生說,但畢竟是在店內,來來往往的人看到的不多,所以營業額相對并不高。
“昨天我們簽署了承諾書,早晨6點半到9點,我們就在店內售賣,9點到晚上7點,把桌子拿到門口,效果很好,大家都能看得見。”張先生說,“前段時間營業額在4000多,開了早餐之后每天都在遞增,昨天放開了店外經營,已經到了1萬多了。”
“疫情期間,我們也堅持服務保障優先。”柳偉說,尤其是針對沿街商戶、餐飲店,也是服務優先、教育引導優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