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推出“打包服務”、在線跨國注冊服務、“零跑腿”“無紙化”服務——
創新服務助力外企更快復工復產
□ 本報記者 馬海燕 劉一穎
疫情當前,外資企業面臨“大考”。按照中央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山東各地各部門完善機制,創新方法,加強與外企溝通,共抵“春寒”。
為讓在魯外企安心安全復工復產,當地政府主動作為,為外企提供優質便捷服務。“現發函感謝,山東威海榮成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對三星重工業(榮成)有限責任公司的傾力幫助和大力支持……”2月20日,韓國三星重工業株式會社給山東省人民政府發來感謝信。
三星重工業(榮成)有限責任公司位于榮成市俚島鎮,員工4400多人,省外員工占比50%以上。“國情差異較大,且企業缺乏復工管控經驗。”俚島鎮副鎮長王莉麗告訴記者,當地政府提早謀劃,推出“打包負責”“保姆式服務”:成立復工籌備領導小組,制訂復工方案、隔離措施、員工心理指導等三大類、16項、103條標準流程,三面把關保證外地員工復工,開辟綠色通道加快物資入廠。
截至目前,直營廠區和26家外協公司全面復工生產。感謝信在最后提到,要把山東省榮成市俚島廠區開工的成功模式全面移植到在其他省的廠區,并鄭重表態,“三星重工業有限公司一定在中國政府的領導下,堅決做好疫情期間的防疫和企業生產工作,全力確保年內20多萬噸生產物量的計劃”。
僅用兩天,德州韓國獨資企業提艾斯科技有限公司用工荒問題徹底解決。1000多名員工無法及時到崗,讓這家勞動密集型企業很是頭疼。關鍵時刻,十里望回族鎮派駐企業的“駐廠員”及時將情況反映上級部門,經協調,決定把企業在該鎮與周邊較近鄉鎮的員工召集起來,通過專項體檢后復工。2月6日,900多名員工復工,公司順利復產。
在濰坊市,一筆2300萬元的專項貸款解了俊富非織造材料有限公司的燃眉之急。受疫情影響,公司急需新增流動資金來儲備和采購原料,得知這一情況,濰坊高新區當即協調濰坊銀行高新支行予以支持。2月11日,高新區金融監管中心對接濰坊銀行總行調整融資方式,綠色通道兩小時走完審批,當天下午第一批900萬元專項貸款到賬。
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時統籌抓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山東各地創新服務方式吸引優質外資項目,推動優質資源落地,全力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
青島市在全國率先推出外資企業在線跨國注冊服務。北京時間2月26日下午5時,青島市行政審批服務局、膠州市行政審批服務局與青島駐外工商中心有關工作人員、德國洛可可公司執行董事張瀣發起一場跨國連線。當晚7點30分,全國首張外資企業在線跨國登記的營業執照“出爐”。隨后,洛可可(青島)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法人滕磊在青島膠州市行政服務大廳拿到公司營業執照。登記、審批、注冊“不見面辦理”,用時不到3個小時。
自1月24日開始,濟南市外辦以網上通知、電話聯絡等方式,逐一與企業進行溝通,核實被邀外國人來濟意向,并給出暫緩建議。疫情結束后,暫緩行程導致“邀請核實單”或簽證有效期過期的,濟南市外辦將為其提供“零跑腿”“無紙化”等服務,盡快為其出具新的“邀請核實單”,助企盡快恢復對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