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山東省委、省政府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52條意見”正式出臺。精準抓好疫情防控、全力做好患者救治、加快完善公共衛生體系,落實國家宏觀政策、推動企業復工達產、加快重點項目建設,確保重點農產品供應、釋放“宅經濟”發展潛能、加快培育新經濟增長點……52條意見,可以說是目前山東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總綱”,讓我們一起梳理并解讀一下相關具體內容。

  1。全方位服從服務全國“一盤棋”。

  解讀:從疫情發生至今,中央就特別強調要聯防聯控聯動防控疫情,尤其是要做到全國“一盤棋”。《意見》指出,要全力以赴支援湖北疫情防控。把好首都“南大門”“護城河”。繼續加大蔬菜、糧油、肉類等對外供應,每天向湖北、北京、上海運送蔬菜不低于2500噸。這些都體現了這一點。

  2。精準抓好省內疫情防控。

  解讀:《意見》指出,以縣域為單元實施分區分級精準防控,按條件劃分為低風險、中風險、高風險地區。各地疫情形勢是不同的,湖北和其他地方不同,山東省內各地區的疫情也不相同,這就需要精準防控,需要區別對待,有序差異化開展復工復產。

  3。全面加強監所疫情防控。

  4。盯住抓好重點部位重點場所疫情防控。

  解讀:重點場所人流密集,容易發生“人傳人”現象。意見要求,突出抓好學校疫情防控工作,專人靠上做細做實養老院、福利院、精神衛生中心、特殊學校的疫情防控工作。機場、車站、碼頭、高速路口、服務區等要設立留驗站,這些都十分有針對性。

  5。全力做好患者醫療救治。

  6。加大醫保保障力度。

  7。強化防控物資保障。

  8。保護關心愛護醫務人員和一線工作人員。

  解讀:對于“逆行者”尤其是醫護人員的保護和照顧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意見》在這方面做出了十分詳細的規定,比如用心用情用力為一線醫務人員辦好12件實事。對因工作需要實行封閉管理的工作人員,給予適當補貼,對家庭有困難的,所在單位給予關心照顧等。

  9。加快科技研發攻關。

  10。及時、有序、高效處置醫療廢物。

  11。加快完善公共衛生體系。

  12。提高新聞輿論工作有效性。

  13。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14。強化財政金融政策支持。

  解讀:這次疫情發生以后,對民營和小微企業影響大,急需扶持,尤其是在財政金融政策上。《意見》為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民營和小微企業提供專項貸款額度。《意見》的一個亮點是,在全省推行企業金融輔導員制度,首批選派3000名金融專業干部,對口聯系幫扶企業。這對于落實相關財政金融政策,可以說是雪中送炭。

  15。加大稅費支持力度。

  解讀:《意見》提到,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困難行業企業2020年度發生的虧損,最長結轉年限延長至8年。這些具體的稅費政策,相信能幫企業度過難過。

  16。階段性減免社會保險費。

  17。提升煤電油氣保障能力。

  18。增強信心穩定社會預期。

  19。分區分級精準復工達產。

  解讀:所有企業復工復產,一律取消審批。落實支持企業和項目建設復工達產財政獎勵政策,鼓勵各市精準復工達產。對于復工復產,各級政府可以說不遺余力,但是如何將復工復產做好,卻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需要差異化,分區分級,精準幫扶。

  20。保障客貨運輸暢通。

  21。加快推動重點項目建設。

  解讀:重點圍繞1021個省級重點項目,落實清單式管理、責任化推進要求。建立重大項目綠色審批通道,開展“不見面”遠程審批服務。對急需開工建設的項目可容缺受理、容缺辦理。經濟發展,項目是抓手,可以說,這些政策給重點項目建設插上了“翅膀”。

  22。新實施一批補短板強弱項重大項目。

  23。強化項目建設要素保障。

  24。著力穩定社會就業。

  解讀:山東曾出臺了穩就業“24條”硬核措施,已經顯現初步效應。對2020年2月10日起一個月內復工新吸納就業、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繳納社會保險的,每新吸納1人按每人1000元標準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針對重點行業、企業“點對點”開展就業服務。對零就業家庭成員等開展即時就業援助…就業是大事,出臺更多的包括大學生就業在內的就業幫扶措施,將成為疫情結束后各級政府的重要任務。

  25。強化困難群眾兜底保障。

  26。統籌開展各類醫療服務。

  27。切實做好貧困人口生活保障工作。

  28。多渠道促進貧困人口就業。

  29。加快產業扶貧項目實施。

  解讀: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意見》指出,對因疫情影響暫時出現經營困難的,可利用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給予不超過50萬元的一次性生產補貼。這些都是當下亟需。

  30。全力做好春耕備耕工作。

  31。確保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

  解讀:當下,春耕工作和保障農產品供給是急迫任務,《意見》指出,落實生豬產業貸款貼息政策,將養殖戶貸款貼息補助范圍由年出欄5000頭以上調整為500頭。相信在這些措施的有力帶動下,農業和農村工作將有序展開。

  32。促進涉農企業健康發展。

  33。有序恢復實物和服務消費。

  34。激發文化旅游消費潛力。

  解讀:疫情受影響的不止是餐飲業,還有文化旅游業,包括電影業等,需要重新“激發”。意見指出,在財稅、金融等方面給予支持,省、市、縣三級投入消費引導資金1.2億元,加大文旅資源網上推介力度,提高好客山東品牌影響力。開展惠民消費促進行動,提振發展假日經濟和夜間經濟。這些都是切實有效的措施。

  35。釋放“宅經濟”發展潛能。

  解讀:此次疫情最重要的發現是,宅在家里也可以做很多事情,尤其對于互聯網企業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挑戰和機遇。引領“線上下單+無接觸配送”“云辦公”“云課堂”“共享員工”等新業態新模式加速發展,激活居民線上消費潛力,對于消費升級,可謂正當其時。

  36。促進外貿穩定增長。

  37。鼓勵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38。多渠道精準招商引資。

  解讀:《意見》指出,對今年上半年實際使用外資總量位居全省前3位且增幅為正的市,每市獎勵300萬元。這些都是為了鼓勵招商引資,也是完成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必然舉措。

  39。促進貿易便利化。

  40。提速發展醫養健康產業。

  解讀:對于醫養健康產業行業怎么強調都不為過,布局建設國家(山東)藥品醫療器械創新和監管服務大平臺、日照國家級醫療器械應急產業園、棗莊魯南大健康產業園、威海醫用防護服應急保障基地等重大平臺項目,爭創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這些具體的舉措將為經濟發展“添翼”。

  41。大力培育數字經濟新熱點。

  42。打造智慧共享供應鏈生態體系。

  43。一體推進企業復工復產和生態環保。

  44。深入開展污染防治攻堅行動。

  45。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

  46。有效降低企業信用風險。

  47。全面提升社會治理能力。

  48。扛牢政治責任。

  49。狠抓工作落實。

  50。強化組織保障。

  解讀:意見指出,要從省、市、縣級機關、事業單位抽調1萬名干部,開展進社區、進農村、進項目、進企業“四進”攻堅行動。從疫情發生至今,各級機關干部,可以說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已經有了表現,下一步,在復工復產中也要發揮干部的帶領做用。從疫情防控一線“火線提拔”一批表現突出的處級、科級優秀干部;對在斗爭一線表現突出的入黨積極分子,可“火線”發展入黨;這是對干部的激勵,

  51。加強監督檢查。

  52。弘揚嚴實作風。

  解讀:作風問題事關工作成敗,防止過度“留痕”“作秀式抗疫”,讓廣大基層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一線,做到“兩手抓”,奪取“雙勝利”。這是我們的根本目的,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