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純)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環資庭二級高級法官王展飛14日在北京表示,從2015年1月到2019年12月,全國法院共審理環境公益訴訟案件已超5000件。

資料圖:最高人民法院。中新社記者 李慧思 攝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當天發布第二十二至二十四批指導性案例,共27件。其中,第二十四批案例為生態環境保護專題指導性案例,是由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與環資庭合作完成,從100多件涉生態環境保護案例中遴選出的13個具有指導價值的案例。
“此次發布的第二十四批共13件生態環境保護專題指導性案例,集中展示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成果,濃縮了中國環境資源審判的發展亮點。”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吳兆祥說。
截至去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從全國法院已經審結的環境資源案件中,先后選取發布15批共135個環境資源典型案例,形成環境資源典型案例培育、篩選、發布、研究、成果轉化以及中外司法交流機制。
吳兆祥表示,發布的典型案例不僅在中國國內產生了較大影響,有10件環境資源典型案例還翻譯成英文納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數據庫并在其官網發布,成為世界各國共享中國環境司法案例、了解中國環境司法成就的重要窗口。
在此次發布的第二十四批指導性案例中,13個環境資源案件中的7個是環境公益訴訟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王展飛介紹說,這兩類訴訟是近年來中國為了有效維護國家利益和環境公共利益新創設的制度,“正是因為是新創設的制度,所以需要統一適用的法律問題就比較多”。
王展飛表示,從2015年1月到2019年12月,全國法院共審理環境公益訴訟案件5184件,其中社會組織提起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330件,檢察機關提起的環境公益訴訟案件4854件。到2019年12月底,全國法院共審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案件73件,較好發揮了環境公益訴訟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