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吉剛,魯中地區唯一一條步班郵路的投遞員。在沒有道路的懸崖峭壁之上,他用腳趟出了一條最窄只有一雙腳寬的郵路,這一走就是14年。隨著通訊技術的飛速發展,山上接收郵件的人越來越少,而孫吉剛仍堅持每周走3遍步班郵路。他說,相識多年,山上的每一個人都像是他的親人,他舍不得這些親人,“只要他們需要我,我會一直堅持下去。”

  步行前的騎行路:

  14年“換”了7輛摩托車

  早上7點,孫吉剛騎上自己的摩托,趕到了濰坊青州楊集郵政支局。

  楊集郵政支局,是青州市分公司最偏遠的山區支局,距離青州市區45公里。每周一三五,孫吉剛都要從這里整理好一般重約5公斤的郵件,騎摩托趕往單家峪村,隨后開始步行登山。

  騎行之路上遇到的附近村民,似乎都與孫吉剛熟識,紛紛與他打招呼。這條能行車的道路曲折蜿蜒,因為今年夏天“利奇馬”臺風,水泥路面變得有些坑洼不平,坐在車上也會覺得非常顛簸,而孫吉剛一直穩穩地扶著車把,騎得飛快。

  “臺風那陣路不通的時候,我要進山只能爬著山脊走,硬是走出來一條小路。”孫吉剛笑著說,現在能騎摩托,已經節省了不少時間。

  山路難行,孫吉剛提高了步班郵路的效率,摩托車卻成了易損品。“摩托車我已經換了4輛,加上更換的發動機,算是換了7輛了。”他說,為了節省開支,如果摩托更換了發動機還能騎,他就只換發動機,至今發動機也換了3臺。

  很快,孫吉剛趕到單家峪村。“這個村里的人已經不多了,這個時間,可能常住的村民也大多不在家里。”孫吉剛熟門熟路,一路在熟識他的三只大鵝和一條狗的跟隨下,將郵件送達。

  將摩托靠在村里的一棵大樹旁,孫吉剛就要從此處走進深山。

  步行之路“索命崖”:

  一側立壁萬仞一側深不見底

  孫吉剛負責的郵路全程34公里,服務13個自然村,沿途28座海拔700米以上的山峰只能步行。這也是目前魯中地區唯一一條步班郵路。

  離開單家峪村,孫吉剛的第一個目的地是位于海拔700多米山頂的楊集庵村。在滿是野草荊棘的的山間,有一條被孫吉剛踩出的、和身體差不多寬的小路。越往上走山路越陡,最后每邁一步都得跨上和路寬一般高的石頭。步行10多分鐘后,轉身向后望去,滿眼是綿延不絕的群山,且多峭壁險峻之處,讓人看得心里打怵。

  “這里的路算是好走的,一般在這里得加快行程。”孫吉剛說,一趟步班郵路如果一切順利也需要8個小時,稍微耽擱一會,他就沒法在天黑前趕回了。

  在楊集庵送完郵件,孫吉剛趕往秋家峪。他需要先爬一段400多米的陡峭山坡,再走過海拔800多米的“索命崖”。這一段路,是步班郵路最險的一段。

  “索命崖”寬不足0.3米,長約30米,路的一側立壁萬仞,另一側則深不見底。“要是趕上下雪,到處白茫茫一片,根本分不清哪是路哪是懸崖,一腳踩不好,就粉身碎骨了。”孫吉剛指著山路兩旁、每隔幾米就會出現的小布條說,這些小布是他的路標,也是他的“救命符”。下雪后他總是拿一根樹枝,像掃雷似的一點一點地確定路的位置,然后一小步一小步地挪過去。有時,這段他需要走半個多小時。

  常在深山里行走,孫吉剛平均一個月得穿壞一雙鞋。他說,“索命崖”冬季最難走,但令他最頭疼的季節卻是夏季。夏季山上雨水大,行路難不說,郵包中的報紙和信件也怕雨淋。有時來場急雨,山上無處躲避,全身都被淋透了。“但我也得保住郵包啊,不能讓雨水打濕一張報紙,一封信件。”他說,時常被大雨淋病,自己也就落下個腰痛病,現在一到陰天,腰腿就隱隱作痛。

  “家人”投遞員:

  幫忙買菜充話費都是他的活兒

  山間村落居民稀少,白天往往在外種地、采藥或砍柴。孫吉剛進村時,甚至會遇到村里一個人都沒有的情況。“經常很難找到人。”他說,有一次遇到一個急件,他頭一天去家里沒人,第二天去還是沒人。“我只能在門口等他們回來,我知道他們干活每隔一段時間會回家一次。結果等了一個小時,終于讓我等到了,還好沒耽誤事。”

  有一年臘月二十八,山上下了大雪,積雪沒過腳踝。支局收到到了一張1000元的匯款單。“那是兒女們給老人郵寄的過年費。”孫吉剛二話沒說,拿著匯款單和1000元錢,爬過大山送到了老人手中。“這是老人的期盼,絕對不能過了年再送!”

  孫吉剛的真誠服務贏得了村民們的信賴。他剛進楊集庵村時,就被村民李守英老人看到了。李守英招呼孫吉剛到家里坐坐,還招呼82歲的老伴沏上茉莉花茶,讓孫吉剛喝口水再走。

  “我們哪天去郵局你在啊?”熱情招待著孫吉剛,李守英老人順口問了一句。原來,老人們的養老金到帳了,想等孫吉剛在楊集郵政支局時,到楊集找他幫忙辦理。“我尋思著,你們初七過去吧,我剛好在那。”孫吉剛兩杯茶水下肚,還沒等孫守英給他熱的饅頭出鍋,又起身急急趕往楊家峪村。午飯熱饅頭是吃不上了,還是得繼續吃他自己帶著的兩個煎餅。

  孫吉剛說,老人們從村里到鎮上一趟非常不方便,有時會托他從楊集買點菜或者充手機話費,老人們采的中藥材也會托給他帶下山幫忙賣。“相識多年,山上的每一個人都像是我的親人。”他說,為親人們做點事情,是應該的。“只要他們需要我,我會一直堅持下去。”

  山村里的村民越來越少,隨著通訊技術的發展,步班郵路很有可能消失,但孫吉剛愿意堅守到最后。“舍不得這些親人!”他在這條郵路上,像一根紅線,穿起了山里孤僻的村莊和山外熙攘的城市。 

  孫吉剛簡介:

  14年來,孫吉剛累計郵路行程16.8萬多公里,累計投遞報刊達60余萬份、郵件3.5萬件。由于出色的郵政投遞服務,孫吉剛連年被單位評為“優秀投遞員”和“先進生產者”。2011年,孫吉剛被青州市人民政府授予“青州市十大杰出職工”榮譽稱號,2012年被青州市人民政府和總工會授予“青州市勞動模范”榮譽稱號,并獲評青州市“我身邊的好人”,2013年被濰坊市評為“青州市第四屆道德模范”、“濰坊好人”,2016年被濰坊市委、市政府授予“濰坊市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齊魯晚報  記者 秦國玲 張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