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省內部屬院校,山東大學每年的校長獎學金評選都備受關注。校長獎是山東大學授予在校學生的最高榮譽,以本科生為例,山大四萬余名本科生,2019年獲獎的僅有41位。優秀的學業學術成績,以及突出的綜合素質,是學生參評的重要砝碼。優秀到啥程度才能獲得山大校長獎,他們有哪些心得體會?記者采訪了其中三位獲獎者。

她為濟南市長做過翻譯

初見孫文菊,她正在山大文學館奮筆疾書。外國語學院德語專業2016級本科生的孫文菊,之所以選擇德語作為大學的主修專業,源于曾在高中時期上過德語興趣班,那時就對這門語言充滿了興趣。隨后,孫文菊對于專業的熱愛,在學業和翻譯實踐方面也有了具體體現:連續三年獲山東大學優秀學生一等獎學金,參加2019中德中小企業合作交流大會,為濟南市長做會議翻譯,獲第十六屆“挑戰杯”山東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

此外,她還擔任著德語班的學委和組織委員,帶領同學共同學習,使得班級的專業優秀率達到了80%,專業通過率達到了90%,奪得十幾年來德語班最好的成績。另外作為學院辯論隊的負責人,她今年還帶領辯論隊奪得了“山大杯”冠軍。

孫文菊坦言,“很多時候,事情不會按順序來,而是會一件一件同時來。你又不能放低自己做事的要求和標準,所以要同時高效率地處理多項任務,壓力也會非常大。這時候就告訴自己,要心懷希望,事情總能一件一件做完的。”

作為學院唯一獲山大校長獎的本科生,孫文菊認為自己屬于“謀定而后動”的人,“我會做大量的規劃和思考,當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時候,那就什么都先要上試試,這樣就不會后悔當時因膽怯,或其他原因而放棄了那個寶貴的機會。當你什么都有了,最后再做選擇的時候,自然就能找到自己的興趣點所在了。”

她一年300天在圖書館

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類專業孔妍文就讀于聞一多班,這是全校文科唯一一個國家級基地班。“競爭壓力很大,很多科目只有第一才是滿績。”但即便是在這樣激烈的競爭下,她的21門專業課竟有17門拿到滿績,大二學年14門專業課全部滿績。學期績點一度高達4.96,刷新聞一多班的紀錄。連續兩年斬獲國家獎學金、山東大學三好學生、學業一等獎學金。

在學校時,一年300多天泡在圖書館中,回家后,她對書也從來都“愛不釋手”。大一下學期僅僅用一天便完成了一篇2萬余字的讀書報告,被老師打出了98的高分并當堂專門評議。大二上學期她所寫作的萬字論文便被CSSCI來源集刊收錄。擅長多文體寫作的她,在山大本碩博數萬人中脫穎而出,榮獲2019年度臧克家獎學金。

孔妍文的學習時間非常規律,她一般在早上7點起床,晚上11點睡覺,“我會保持充足的睡眠,然后在第二天高效率的完成學習和工作。”孔妍文擔任聞一多班學習委員和文學院組織部長,也是山東大學首屆“勵學·破繭”學業幫扶計劃文學院負責人,承擔多項組織、宣傳及本科教務工作。

作為“奇跡風帆”支教團的一員,她用愛心與智慧點燃孩子們對于中文的激情與向往;她為國家級大學生創業項目研發新型課程,現已被推廣至全國12個地市校區;她帶隊“煤改氣”調研團,調研企業生存現狀,撰寫67頁的實踐報告。

“循序漸進、順其自然、水到渠成”,這是孔妍文對待生活的態度,“不要刻意去追求一些功利性的東西,當你真正踏實做好每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想要的一切就會自然而然地到了。”

獲3次國獎的他會編曲

“大學其實是一個自我激勵,和不斷給自己設立目標的過程。”軟件學院軟件工程專業2016級本科生姜美銳曾獲三次國家獎學金。之所以能獲山大校長獎,一是自己投稿過一篇國際會議論文,二是自己所負責的學生組織,對學院學風建設和本科生教育有一定貢獻。

讓姜美銳引以為豪的,是名為“山軟智庫”的學生組織。這個組織就是將大一到大四的專業課,以一個學生的視角看老師如何講問題。最終將其整理成類似高中時期“五年高考,三年模擬”那樣的輔導材料。“現在我們已經整理了40萬字的知識見解,同時還去和學院合作開展一些科研基礎培養。當前專業較火的方向是機器學習,我們每兩周開一次討論班,從大一開始培養同學們的科研素養和基本科研技能,幫助他們完成從低年級到高年級的過度。”一提起學生組織的工作,姜美銳似乎有著說不完的話。

他告訴記者,在知識見解的整理方面,其實是他們對課程思路的再整理、再創作過程。“對于我們而言,以前可能為了考試而復習,現在是為了更深入地了解知識。”科研討論班是以高年級師哥師姐的視角給大一大二低年級的學生講解,這其實是一個知識的吸收再轉化過程。“目前我們網站只對學院內部開放,注冊用戶1000多人,期末考試的活躍人數會在六七百人。”

空閑時間里,姜美銳會去追一些綜藝、看一些好玩的東西,而且會因為這些東西的引導突然感興趣,然后便會試著玩一玩,比如B-Box、尤克里里、編曲、vlog等。

談及未來規劃時,姜美銳說山大就是我的最終目標。“未來還是蠻固定的,最后希望通過努力可以回到山大拿到一個教職。”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鞏悅悅 實習生 馬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