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濟南市高新區市場監管局舜華市場監管所接到姜女士投訴,投訴人稱自己在某超市購買了10斤生雞蛋,其中一枚煮熟后“蛋黃有彈性”,捏不碎,懷疑是膠做“假雞蛋”。
她先是上門找商家理論,商家在姜女士的見證下當場煮了同品種的幾個雞蛋,煮熟以后的蛋黃從個頭、形狀和色澤來看,沒有異常,商家還提供了供貨方的資質及其他證明材料,堅稱自己銷售的雞蛋不會有假。
投訴人向執法人員提供了自己拍攝的蛋黃視頻,認為該雞蛋“捏不碎”,不正常,懷疑是膠做的。
就這樣,雙方各持一辭,事情就此陷入僵局。
舜華市場監管所執法人員認為“群眾利益無小事,食品安全大于天”,一定要弄清“假雞蛋”的真相。執法人員首先通過走訪銷售該品種雞蛋的其他經營者,得知其他經營者未接到類似投訴,他們還走訪了周邊居民,了解到其他人沒有買到過類似雞蛋;執法人員又專門委托第三方檢驗機構通過不提前打招呼的方式,對被訴方現場經營的雞蛋進行抽樣檢驗。經檢驗,該雞蛋各項指標正常,就此“假雞蛋”的說法總算有了回應。
執法人員上網查詢后發現,類似“假雞蛋”的舉報投訴其他地方也曾出現過,據相關報道稱,正常雞蛋冷凍在0℃以下一段時間后再煮熟,蛋黃會因物理變異而變得富有彈性,出現所謂“假雞蛋”的情況。
執法人員還了解到,無論從科學、盈利還是技術角度講,“假雞蛋”存在的可能性極小。當然,若消費者買到的雞蛋確實影響了口感,可以先找商家說明情況,協商解決,也可以直接撥打12345消費者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