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

  青島二中高三學生陳曉琨

  拿下全國數學奧賽金牌后提前與北大簽約。

  讓島城家長“酸了”

  ↓↓↓

  北大、清華搶著要!

  青島這個少年“火了”!

  近日,又一名“硬核”島城少年

  憑借奧賽金獎,一只腳邁入了北大。12月4日,2019年第33屆中國化學奧林匹克決賽閉幕,青島九中學生王競作為省隊隊員出征,為我市奪得一枚金牌,打破了我市全國化學奧賽6年的“金牌荒”目前他已經與北京大學簽訂“最優惠錄取”協議。

  快和青報君來看看

  一只腳已跨過北大門檻的學霸

  是怎樣煉成的吧~

  ↓↓↓

  從晶體愛上化學,初三自學大學課程

  本屆化學奧賽共產生107枚金牌,山東省共計摘得10金,而王競不僅摘得了青島九中有史以來第一枚全國化學奧賽金牌,也打破了我市全國化學奧賽6年的“金牌荒”。據青島市教科院化學教研員喬艷冰介紹,我市上一次獲得全國化學奧賽金牌還是在2012年。

  王競的父親告訴我們,王競初三接觸到化學課時,就對化學產生了濃厚興趣。“他看到晶體的形狀、顏色很好看,想要嘗試自己做,這就需要用到化學知識,于是他就自發地在初三上學期把初中化學學完了,初三下學期他自學了大部分高中化學,又開始自學大學化學課本。”王先生說,一開始翻開大學化學課本時,王競也感覺像“看天書”,枯燥難懂,但是他真心喜歡化學,所以堅持學下去了。“靠壓力是學不好的,一切都取決于孩子內心的興趣以及天賦。”他說。

  “年輕,你要是想瘋,我們陪你一起瘋!”

  也是在初三下學期,王競決定走“競賽路”。一開始王先生是反對的,因為他當年上學時理科成績很好,也學過一段時間的競賽課程,但后來放棄了,他深知這條路不好走。但是看到孩子那么堅持,王先生不再反對了:“這條路這么難走,如果得不到家長支持,孩子就太苦了。”

  在家庭教育中,王先生夫婦對孩子采取“小時候嚴、初中開始放”的策略——小時候嚴是為了讓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初中放是為了讓孩子養成自學、自律的習慣。王競也有不自律的時候,而王先生認為,孩子出現行為上的波動很正常,畢竟大人也難以時時保持自律,要理解孩子,只要“大方向”不錯就可以了。

  迄今為止,王先生夫婦對王競最大的“放手”就是支持他參加奧賽的選擇。為了備戰奧賽,王競難免要把高中文化課暫時放一放,也一度出現成績的下滑。對此,王先生夫婦不僅能坦然面對,還經常給孩子以鼓勵——文化課成績下滑是非常正常的事,有得必有失,只要堅持興趣愛好,努力學習,這就可以了,人不一定要走大多數人那一條路。”

  “年輕,你要是想瘋,我們陪你一起瘋!”當時王先生這樣對王競說,這句話他至今記憶猶新。

  在“競賽路”上陪伴至今,王先生認為,王競最大的收獲不在于金牌,也不在于北大“最優惠錄取”資格,而是抗壓能力。絕大多數孩子承受不了的壓力、困難,王競都扛過來了,心理承受能力非常強。

  消息一出

  網友們又坐不住了紛紛為咱青島學霸點贊↓↓↓

  @WeekendShow:居然是個不需要戴眼鏡的學霸(也許是隱形眼鏡)

  @Nick3101:祖國未來的棟梁,點贊!

  @塵涅:厲害,留下不爭氣的苦澀笑容

  也有老母親們直呼不敢看

  內心受到一萬點傷害

  看到別人家的孩子

  酸了……

  ↓↓↓

  @s養蝦小小:別人家的孩子

  @不念過去不畏將來活在當下:學渣屆父母代表飄過

  @lena :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再看看自己的……不敢看這種新聞。家長內心受到一萬點傷害……

  @一只長了肉肉的喵喵:老母親酸了……

  @茶水果盤:別人家的孩子呀。。。天賦異稟!這樣的兒子給我來一打!

  啥也不說了……

  “檸檬精們”,讓我們一起說一句:

  少年,加油!

  記者|王沐源 編輯 | 冉欣 審讀 | 吾夢

  來源:青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