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創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實踐“生態賦能”式發展!前三季度,濟南高新區地區生產總值實現795.6億元,同比增長8.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223.8億元,同比增長12.4%;進出口總值實現376.2億元,同比增長33.9%;1-10月,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2.7億元,同比增長10.7%,主要經濟指標增速超過全市1.5倍以上。

簽約引進億元以上市外項目90個
抓招引。1-10月份,簽約引進億元以上市外項目90個,總投資額1315.57億元,其中過十億元項目24個,過百億元項目4個,中商惠民等一批上規模、有影響的大項目好項目相繼簽約,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抓培育。漢峪金谷獲批全市首批“私募企業聚集區”,上線全國首個“人才有價”評估平臺,運營全國首個人力資本產業園,推動人力資本服務業首次寫入國家發改委《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成為山東省為全國產業結構調整作出的原創性貢獻。
抓創新。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山東大生命科學工程產業技術研究院正式揭牌,成功承辦第18期國家高新區“創新雙月談”,10個項目入選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新增省級院士工作站7家,新增創新公共平臺11家,申報的“山東省激光裝備創新創業共同體”成為五家第一批省級創新創業共同體之一。獲批山東半島(濟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資金3270萬元,居全省第一。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903家,華熙生物成為全市首家科創板上市企業,韓都衣舍、山大地緯等6家企業入選山東省準獨角獸企業。
市場主體增至7.4萬家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高新區借勢濟南自貿片區綜合服務中心落地高新區,推出無差別綜窗受理、不見面審批等一批政務服務新模式、新舉措,出臺了“拿地即開工”“建成即使用”2個推進辦法,全面推行夜間審批制度,47項政務服務事項納入“夜審批”范圍,被國務院信息刊發。
對外開放不斷深化。濟南綜合保稅區提前4個半月通過國家八部委聯合驗收。中歐裝備制造小鎮入選全國首批15家典型經驗特色小鎮,是全省唯一一家,并作為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經驗予以推廣。1-10月份,新設外商投資企業81家,引進歐美企業14家。
4項城市管理工作成效顯著
全情投入“雙城復審”,拆違拆臨、綠化提升、污染防治、夜景亮化4項工作成效顯著,城市“顏值”“氣質”大幅提升。
“零容忍”推進拆違拆臨,拆除違法違章建設1126處、124萬平方米。
全方位開展綠化提升,按照“即拆、即清、即綠”要求,實施建綠透綠1萬平方米。完成漢峪金谷等重點道路25.5萬平方米綠化提升,打造四季有花、處處見綠的城市形象。
高標準抓好污染防治,圍繞大氣、水、土壤等全要素,實施源頭防控、結構轉型、綜合整治,實現全流程協同治理,完成彩虹湖等六個垃圾分類試點社區建設。
個性化實施夜景亮化,圍繞打造夜經濟工作部署,對經十路、舜華路沿線88棟樓體進行高標準亮化提升。
100.48億元的民生事業支出
高新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開工建設幼兒園、中小學14所,建成6所;投資1200萬為全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校服“買單”,惠及2.7萬學子。
濟南市傳染病醫院新建項目等醫療載體建設加快推進,全市首家智慧化預防接種門診投入使用,家庭醫生服務簽約居民近9萬人。加大就業崗位供給,新增就業4113人,超額完成半年新增就業指標任務;未來城社區、舜信社區成功入選全省第三批“四型就業社區”。
2019年兩個省棚改項目共計3320套安置房已全部開工,政府儲備性安置房4.08萬平方米建設有序推進。通過省財政廳發行棚改專項債券12億元,居全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