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日,記者獲悉,濰坊市聚焦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不力影響打擊市場主體違法犯罪力度深度這一老大難問題,積極探索行刑銜接新機制,把身處一線的市場監管案源、專業、技術與公安偵查的布控、取證、采取強制措施等手段有機結合、無縫對接,打破監管部門孤軍奮戰局面。今年以來,共依法移送涉刑案件14起,開展聯合執法20余次,搗毀制假售假窩點4個。
成立聯合打擊市場監管違法犯罪活動領導小組,在市場監管執法支隊設立聯合執法辦公室,統一負責行刑銜接工作的組織、指揮和協調,積極推動行刑銜接工作規范化。與濰坊市公安局簽訂備忘錄,建立起務實高效、運轉順暢的合作機制。出臺《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實施細則》,同步繪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工作流程圖,編制整理《市場監管領域涉嫌犯罪案件移送標準指南》,對涉刑案件移送、結案、歸檔等程序進行規范,有效解決涉刑案件移送操作層間程序缺位的問題。
建立涉刑線索及時移送機制。對市場監管執法發現的涉嫌違法犯罪行為,第一時間移送同級公安部門,重要線索提請公安部門提前介入調查,為“行刑銜接”贏得時效保障,解決了犯罪嫌疑人逃逸、證據轉移、暴力抗法和案件無法深挖等問題。建立快速協助技術認定機制。為破解假藥及有毒有害食品涉嫌犯罪認定難題,提升行政性證據刑事轉化率,建立假藥及有毒有害食品認定專家庫,制定完善《涉案產品認定工作管理辦法》,為打擊藥品違法犯罪提供強力技術支持。
今年以來,為公安部門檢驗涉案產品150批次,出具假藥認定意見14份,認定假藥及有毒有害食品124種。在市場監管部門認定技術支持下,共端掉制假售假窩點4個。通過市場調查、明察暗訪等方式,多渠道獲得案件線索并依法查辦,通過共享公安部門查獲的非法經營藥品犯罪案件線索,由“小線索”引出“大案件”,成功查辦王某銷售假藥案,涉及全國28個省,總涉案貨值2000余萬元,抓獲犯罪嫌疑人15人,案件被列為公安部部督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