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濟南11月18日訊(記者 李玲)記者從在濟南召開的第三屆山東文化惠民消費季情況通報會上了解到,本屆文化惠民消費季于今年7月至10月成功舉辦,政府力量和市場力量相結合,全面加強文旅及相關消費的深度融合,從供和需兩端發力,采取財政直補消費者、商家優惠折扣和社會支持等方式,大力開展群眾性文化惠民消費活動。省市縣三級共發放使用文化惠民消費券1.12億元,同比增長19.33%,直接帶動消費5.78億,同比增長 25.67%;簽約文化和旅游企業1542家,同比增長21.52%;舉辦各類文化和旅游活動28320項、共計145868場次,累計參與人數3.76億人次,間接帶動消費101.4億元,同比增長 25.18%。目前,山東文化惠民消費季已成為全國開展范圍最大、企業參與最多、消費者分布最廣、平臺功能最全、消費模式最新的文化消費促進行動,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消費季期間,全省各地按照文化旅游攬勝、藝術精品欣賞、新興時尚采擷、傳統工藝體驗、數字文化暢享、人文素養提升等六大板塊,廣泛組織開展文化消費、文化惠民活動,演出季、電影月、動漫周等主題消費活動接連不斷,在全社會掀起了文化消費熱潮。

  在前兩屆文化惠民消費季的基礎上,進一步整合線上文化資源,優化、完善山東文化惠民消費季云服務平臺消費券領用、產品展示、交易、大數據統計等功能,鏈接了文惠購、聚匠網、齊魯藝票通等文化電商平臺。截至目前,平臺注冊人數90萬余人,分布在全國322個市(自治州、區);平臺上線產品43426件,可享受文化消費券產品數量35860件,同比增長23.15%,涉及文化旅游、互動體驗、文創產品、文藝演出、藝術培訓、動漫游戲、等二十多個領域。共實現交易訂單數量2428174單,同比增長26.33%。

  作為演藝券領用平臺,齊魯藝票通累積發放使用省級演藝類文化惠民消費券1000萬元,覆蓋全省50多個主要劇場,會員總數累計達12萬余人。全省申報演出劇場及文化和旅游企業106個,演出項目近400個,上架演出場次1104場,同比增長19%。

  與前兩屆相比,本屆消費季擴大消費補貼范圍,深化文旅融合。組委會緊緊圍繞文化旅游融合發展要求,提升文旅融合的深度廣度,深度挖掘文化旅游消費增長點,充分釋放文化和旅游消費紅利。一方面,將旅游景區景點、旅游演藝項目和研學旅游納入文化惠民消費券的補貼范圍,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多更好地實惠。另一方面,通過舉辦消費季系列主題文化旅游活動,推動納入旅游團隊推薦項目,推出文化旅游目的地精品線路和研學旅行特色路線,在著力吸引更多消費者的同時全面推介我省文化和旅游產品及服務。本屆消費季簽約企業共1542家,其中旅游及相關企業579家,可享受文化消費券產品數量35860件,其中文化和旅游類產品15647件。

  本屆山東文化文化惠民消費季的另一大亮點,就是在全國獨具創新性的開展了文化和旅游消費定向券發放活動。消費季組委會面向全省16市文化和旅游局和10個文化消費示范縣創建單位征集了40項文化和旅游消費定向券發放活動,依托山東文化惠民消費云服務平臺,在現場發放活動定向消費券。消費者活動現場通過手機GPS 定位、簽到,即可領取定向消費券進行消費。40場活動共計發放省級文化惠民消費活動定向券1370萬元,約20.2萬余人次參與,直接帶動消費7680.23萬元,間接帶動消費9.1億元。其中,第八屆山東文博會現場共發放活動定向券200萬元,惠及文化和旅游企業400余家,產生交易訂單5萬余筆,直接帶動消費1200余萬元。

  為積極推動文化旅游消費扶貧,促進鄉村文化產業和鄉村旅游發展,文化惠民消費云服務平臺設立扶貧專賣店,推介貧困地區文化產品和鄉村旅游精品目的地,著力把山東文化惠民消費季打造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品牌。組委會辦公室在全省58個財政困難(沂蒙革命老區)縣征集文化企業、旅游景區,線上集中開設199家扶貧專賣店,定向發放文化惠民消費扶貧專用券50萬元,直接帶動消費287.25萬元。使財政困難縣的文化和旅游產品能夠“走出來”,也使當地文化和旅游企業、景區都能夠享受到財政補貼。消費季期間德州市夏津縣張彩云手工藝坊使用文化惠民消費券14.33萬元,直接帶動消費57.38萬元。

  消費季期間,山東還挖掘了夜間消費市場,豐富了。夜間文旅消費省博物館、省美術館、省圖書館、濟南市博物館、青島市博物館等單位結合工作實際,制訂夜間開放試點方案,實行夜間開放,豐富了廣大消費者夜間消費內容。濟南市努力挖掘文化活動的夜間消費市場潛力,推出“十個一百”夜經濟文旅項目,引領泉城“夜休閑”亮點頻出,全力打造具有泉城魅力的“不夜城”。日照推出以東夷小鎮、奧林匹克水上公園為主的夜游精品線路,開發夜間游船、夜宿觀星、夜間市集、燈光節、音樂節等夜場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