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剛剛過完“雙十一”,你的信用卡和花唄是不是又透支啦?!開心地買買買之后,這個月的房貸吃緊不?

雙十一剛剛落幕,不少網友就開始和小編吐槽11月開銷有點大,這個月的房貸有點吃緊!其中有不少90后的親們表示,當了房奴財務就不自由了,不僅不敢隨便消費,遇到花銷大的月份還得跟爸媽開口,當“伸手族”。于是乎又一輪關于不同年齡層的房奴都是如何還房貸的,又成了熱點話題——
70后自己買房自己還房貸!80后父母付首付自己還房貸!90后父母付首付父母還房貸!?你身邊的90后房奴是這樣嗎?
有人說, 70后買房最幸福,80后的房奴最苦逼,90后則最瀟灑!原因在于90后這個群體不僅獨生子女眾多,而且90后的家長們也更有經濟實力,都想盡自己最大努力幫孩子們成家立業,完成“買房夢想”、“帶娃難題”等一條龍服務,堪稱被父母照顧地“最全面”的一代人,也被網友調侃為“啃老”依賴性最強一代。

根據智聯招聘日前發布的《2019年秋季中國雇主需求與白領人才供給報告》數據顯示,青島平均工資為 7762元/月,看著好像不少,但要對比著目前青島房價來看,這讓年輕人如何憑一己之力買房呢?父母不幫忙買房安家確實是個大難題!
在父母、祖輩甚至親戚朋友的幫助下,湊足首付買上新房,是不是就能“從此走上人生巔峰”了呢?其實并不是,真正當上了“房奴”的90后們,才發現這才是體會“生活不易”的開始!
小編采訪的幾位 90后“房奴”他們是這樣說的▼

鑫磊:收入8千,還貸5千,生活很“負有”
被份子錢、房貸死死壓制的磊鑫,年紀輕輕就倍感壓力,他告訴小編最害怕別人告知要結婚以及每月還貸日。
鑫磊感慨道,畢業幾年攢的錢全部用來買車,月薪八千的收入和同齡人相比倒也還行,但自從買了房,背上每月5000的月供后就感覺不行了,壓力山大。加上自己目前正在戀愛中,消費著實不穩定。談戀愛花錢,女朋友又追求儀式感,鮮花、香水、禮物……真實一筆不小的開銷。
其次是還時不時地收到身邊朋友的“定時炸彈”,他告訴小編,十月份自己參加過三次婚禮,由于份子錢有給雙不給單的說法,所以每次都掏六百,即使人不到場,錢也得到位。各種大額支出使他倍感壓力,有時不得不向父母申請資助了。。。。。。
網友小琪:勉強養活自己房貸全靠父母
作為家中獨女小琪純粹是厭倦了租房才會買房的,畢業后的前幾年一直在外合租房子,那時總是會遇到奇奇怪怪的人,非常沒有安全感,于是就和父母商量著要買套房。她人生中的第一套房首付是父母付的,如今房貸也是父母在還,現在房貸具體每月還多少她都不是很清楚,反正一個大子兒都沒還過。“家里人都說,我能把自己養活,不跟家里要錢他們就很知足了”。
小琪算了一筆賬:因為房子還沒有交付所以她仍在租房住,房租1400元、日常飲食花費1500元、水電、電話費200元、服飾化妝品等支出平均每月800元、不完全計算,月花銷已接近4000元。因此,月薪將將過4000的她如今只能勉強自給自足。發了工資往往還沒焐熱,就要還上個月信用卡和支付寶,一月又一月的流水式操作,讓她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月光族”。
寶旭:房貸讓人“停不下來”談戀愛無“排期”
寶旭今年26歲了,畢業后就買了房,本來打算以后可以當婚房的,結果畢業好幾年了都沒談過戀愛,為什么呢?因為忙。忙什么呢?忙著攢錢還房貸。
開始只是因為剛剛步入工作崗位希望表現的突出一些,加上寶旭認為談戀愛是很燒錢的一件事,所以想等有一定經濟能力后再談戀愛,于是不知不覺就蹉跎了好幾年。
但對于買房這件事,他頗有自己的見地:“當時正是即墨撤市劃區不久,我感覺買上房子以后肯定會漲價,便直接買了二十八中附近一套二手學區房,當時還比較便宜單價九千多,父母掏了首付四十萬,房貸我自己來還”,對此寶旭還是比較驕傲的。寶旭在國企工作,一個月加了補貼才勉強四千工資,扣除了五險一金就更少了,如此每月要還兩千五的房貸,加上吃喝、交通費等開銷,也確實沒有多余的閑錢去談戀愛。沒辦法的他干起了副業,下班后天天跑滴滴,但一個月也就多賺一兩千左右。
伴隨著最早的一批“90后”即將步入30歲大關,90后已經成為了社會上的中堅力量,在樓市中也是如此,如今“剛需”已經成為了“90后”在樓市中另一個代名詞。
90后買房建議▼

◆剛需一族可把眼光多投向近郊區域、新興板塊。
◆未來的地鐵盤可優先考慮,解決“開車十分鐘,停車半小時”的出行壓力。
◆首付根據個人承受能力來定,不要因為想早點還完房貸,給自己造成巨大壓力。
◆做好個人理財,每一筆消費支出要做到心里有數,“開源節流”管得住自己錢包。
◆副業干起來,現在這個年頭,靠主業吃飯已經滿足不了需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