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黑三輪為何屢禁不止?違法成本低、監(jiān)管力度小驅動“行業(yè)”發(fā)展

28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報道了“黑三輪”又上路,扎堆景點和小區(qū)的情況。這些“黑三輪”不僅亂停逆行,而且還無相關牌照,給市民帶來了不少困擾。據(jù)了解,此前濟南也曾針對三輪車進行了一系列治理措施,看起來效果并不理想。為何這種城市頑疾會屢禁不止?記者再次進行了探訪。
監(jiān)管弱:
距離“黑三輪”不到十米
交警竟視而不見
“這些三輪車就停在景區(qū)門口,交警看見了也沒見他們有貼條、扣車。”市民說。在探訪時,記者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意思”的現(xiàn)象,每當交警的巡邏車駛過“黑三輪”附近時,就會有一位“放哨”者喊一句“快上車!”,隨即“黑三輪”便一哄而散,待到交警走遠后“黑三輪”就會再繞回原地繼續(xù)拉客。然而巡邏的交警貌似也已經(jīng)習慣了與三輪司機“打游擊”,轉過一圈見到三路車相繼散去后,便作罷,并沒有扣車、罰款等等行為。
27日中午12點左右,此時的巡邏車剛剛在趵突泉東門口巡邏了一圈,原來停放的七八輛車一哄而散,大約十分鐘左右,一輛軍綠色的三輪車左右觀望了一會后,又回到了門口,接下來的半小時,其他的三輪車也陸續(xù)騎了回來。隨后記者選擇了一輛“三輪車”與車主攀談,就在距離不到十米的馬路中間正有一位交警在疏導交通,卻完全沒有理會這些“黑三輪”。

“交警也管,但是一般逮不著,畢竟我們都不掛牌。”記者在乘坐三輪車時一位司機“得意”地表示,一般轎車都必須掛牌,可能路口有監(jiān)控啥的就拍了,扣分、扣錢,但是沒有牌照就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了,說著司機便帶著記者從趵突泉南路與濼源大街交叉口處闖了紅燈。
據(jù)了解,如果電動三輪車想要掛牌,需要提交的證明、憑證和三輪摩托車相同。需要提供車主身份證、購車發(fā)票、交強險保單、車輛合格證、購置稅等。但是目前馬路上運營的“三輪車”多數(shù)是三無產(chǎn)品,質量參差不齊,亦或是改裝車輛根本無法掛牌。
也正因為“無法”掛牌,“沒人查”,讓很多三輪車主甚至將此看作與出租車搶生意的賣點。“一般交警不會這個點來查,你放心查住了算我的。”“上車吧,前面是單行道,出租車還得繞一大圈,我們直接逆行幾百米就到了”。在連續(xù)探訪了多天后,記者未曾看到一例被交警查處的情況。
利益高:
一天賺兩三百還不交稅
背后藏地下”利益鏈“
較高的利潤也是促使“黑三輪”屢禁不止的原因之一。“平均一天掙個兩三百沒問題”“趕上節(jié)假日一天就能掙七八百”,在對三輪車主的探訪中記者發(fā)現(xiàn),“黑三輪”只要一開張起步價便是清一色的10元,而后會根據(jù)車主的自我判斷決定價格,相應累加。從趵突泉東門至芙蓉街南頭騎行約一公里要價10元,到大明湖騎行約1.2公里要價就上漲到15元。有三輪車主直接坦言,會根據(jù)不同年齡層“見人下菜碟”。
“昨天周杰倫演唱會來的人多,一天賺了二百多塊錢。”在趵突泉門口,一位三輪車司機告訴記者。隨意定價、十元起步共同促成了“黑三輪”行業(yè)的高利潤。“我這一般從早上6點一直跑到天黑也就掙個兩三百塊錢,他們這種黑三輪中午、晚上跑一跑輕輕松松二百入賬了。”一位出租車司機說,自己有時候靠搶單、或者火車站排一上午隊最多一天也有掙到六七百的時候。然而據(jù)多位“黑三輪車主”表示,曾在勞動節(jié)、國慶節(jié)一天就掙到高達上千元,比跑出租掙錢的多。

除了比出租車司機錢包“更厚”之外,對于這些黑三輪司機來說,不用像出租車一樣定期交稅,只需要一輛車就可以“一勞永逸”。記者注意到,在這些車的內(nèi)部,都張貼著幾張收款二維碼,而這些二維碼的收款人都是個人,乘客的錢直接進入這些三輪車車主的賬戶。
此外,這些“黑三輪”在拉客時還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在送達乘客后還會拉空車原路返回,這豈不是得不償失?據(jù)業(yè)內(nèi)人士說,現(xiàn)在“黑三輪”并不是想干就可以干,在幕后會有一位管理者“操控”,“我們都是有‘常口’的,所以送完客人還要回到原地,如果想在一個地方干就要給管理者送禮才行,不然就會受到其他車主的擠兌。”儼然已經(jīng)形成一條地下“利益鏈”。
成本低:
最便宜車只需一兩千
十幾天就能“回本”
目前,路上經(jīng)營著的“黑三輪”有好幾種車型,除了少數(shù)是全封閉的三輪車,大部分都是普通三輪車再加上外面一層篷布,屬于后期改造的車輛,成本也相對較低。
“我這個車7000,這里頭我這個是最好的,光這個篷就1000,牌子1000。”探訪過程中,一位停靠在誠基中心的三輪車車主說,這些車,便宜的也就4000多塊錢。“這里頭就我這是唯一一個掛牌的車。”但他表示,即使掛了牌,一旦被查住也會扣錢。
“交警如果查住就直接給沒收車,之后如果有熟人就能還你,沒熟人就直接把車扣下了”。

因為違法成本低,很多司機在被交警查住后便不再追要,反而再去買一輛新的車繼續(xù)這個“生意”。對于已經(jīng)干了三年多三輪車生意的上述司機來說,這個新?lián)Q的車,已經(jīng)是被查住后再一次購得的第四輛了。“我只在白天拉客,一天可以掙得100多塊。”這樣換算下來,對于這輛“最好的”三輪車,也只需要兩個月便可以掙回成本。
據(jù)這位司機介紹,這樣的三輪車在黃臺電動車市場就可以購得。記者從一家電動車售賣店詢問后得知,一輛全新的沒有篷布的三輪車價格一般在兩三千左右,二手車只需要1000多塊錢便可以入手,均無法上牌。而且三輪車外面透明的篷布也只需要200多元就可以購得,整個車加起來最便宜一兩千便可以到手。“這樣的車沒有路權,交警會查,逮住了車子都會扣。”上述三輪車售賣者表示。
記者在探訪中了解到,以這些三輪車司機一天的收入來說,一旦車輛被扣,也只是十幾天的生意“付諸東流”,換一臺車,“生意”就可以再次開張。
相關鏈接:
濟南曾多次嚴厲打擊“黑三輪”
從之前的相關報道中記者了解到,濟南曾在2009年全運會前夕到2012年十藝節(jié),對“黑三輪”進行了嚴厲打擊,使火車站、汽車站等窗口部位的“黑三輪”基本絕跡。
在2015年4月,濟南兩會期間,天橋區(qū)人大代表王濤、畢思忠等13人曾聯(lián)名提交的《關于打擊非法營運、維護交通秩序的建議》引起廣泛關注。隨后濟南交警進行了專項的整治活動。當時,2015年參加濟南兩會的人大代表們認為,黑摩的之所以難治,與多部門分散執(zhí)法打擊力度不大有很大關系。
為此,今年6月,針對“黑三輪”濟南天橋區(qū)開展了“整治黑三輪百日行動”,由區(qū)委政法委牽頭,從天橋交警大隊、區(qū)城管執(zhí)法局和緯北路、官扎營、無影山、南村、北園5個街道抽調精干力量組成工作專班,對重點區(qū)域綜合治理。
主要鎖定長途汽車總站北區(qū)西出站口、工商河沿線及東側濟洛路沿線的建設銀行、夏日酒店,省立三院南側小胡同,大明湖站西出站口、大明湖北門等“黑三輪”聚集的重點區(qū)域。同時也不忘強化對市民的宣傳引導,印制《天橋區(qū)“打非治違”有獎舉報通告》2000份,向周邊區(qū)域營運車輛駕駛員及過往市民發(fā)放,擴大整治行動在市民中的知曉度。
另外設立有獎舉報工作機制,調動市民參與熱情,招募起一支25人的志愿者隊伍,在晨光市場、汽車站、火車站、大明湖站等重點區(qū)域進行全天候輪值巡查,確保每天每時都有人員在位,與街道辦事處和各職能部門密切配合。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夏侯鳳超 見習記者 趙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