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山東外貿進出口實現1.49萬億元 ◆較全國增速高3.6個百分點
新動能帶動出口增長穩中提質


□CFP供圖 10月17日,山東港口環渤海集裝箱“海上巴士”通航。圖為煙臺港國際集裝箱碼頭,岸橋為“海上巴士”航線的船舶裝載集裝箱。
□記者 代玲玲 報道
本報濟南10月17日訊 在省政府新聞辦今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青島海關、濟南海關介紹了前三季度山東省外貿進出口情況:在主要經濟體貿易均不同程度承壓之際,山東省貨物貿易進出口實現1.49萬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長6.4%,較全國增速高3.6個百分點,占全國外貿總值的6.5%。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我省進出口延續2018年下半年以來的增長趨勢,除2月份受春節因素影響進出口值大幅下降外,其余各月均維持高位,9月當月進出口值1756.3億元,同比下降3.4%,環比增長7.4%,月度進出口值高位運行。
從貿易國別來看,前三季度,拉丁美洲作為新興市場穩居山東省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且以12.6%的進出口增速領跑山東省主要貿易伙伴。對歐盟、東盟分別進出口1778.5億元、1659.2億元,均保持10.4%的增長。對美國進出口1446.8億元,下降17.8%;對韓國進出口1427.7億元,增長0.1%。對上述市場進出口合計占同期山東省進出口值的56.1%。
青島海關二級巡視員孟廣校強調,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穩步推進,我省與沿線國家經貿合作更加密切,貿易往來更加活躍,前三季度,山東省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15.5%,高出全省外貿整體增速9.1個百分點,成為外貿增長的重要拉動力量,占同期全省進出口總值的28.5%,較去年同期提升2.3個百分點。
在被問及如何在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中仍實現同比6.4%的增長時,濟南海關副關長、黨組成員趙豐杰認為這主要由全省經濟平穩運行、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成效凸顯、市場多元化發展成效顯著三個主要因素支撐。
“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經濟運行繼續保持良好態勢,伴隨‘減稅降費’系列措施落地,企業生產積極性較高,助推進口需求增長。”趙豐杰說。
山東省嚴格落實黨中央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多項務實舉措相繼推出落地,有力推動了民營企業發展活力不斷增強。前三季度,山東省有進出口實績的民營外貿企業實現進出口值近萬億元,占全省外貿總值的64.2%,對全省外貿增長的貢獻度達到111.5%,充分發揮出中流砥柱的作用。
談及前三季度在“穩中提質”方面的進展,趙豐杰表示,我省外貿總體運行平穩,其中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進出口規模分別為4623.9億元、5126.5億元、5140.1億元,呈逐季攀升態勢。在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外貿高質量發展也取得了積極進展,穩中提質趨勢明顯。
具體而言:一方面,傳統優勢產業出口“穩中有進”,今年以來,山東省外貿傳統優勢產業如勞動密集型產品、機械設備、農產品、汽車零配件等出口分別保持4.1%、7.8%、6.2%、9.2%的平穩增長;
另一方面,新動能快速發展帶動出口增長“穩中提質”。趙豐杰表示,隨著山東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產業升級取得積極進展,新動能快速壯大,先進制造業較快發展。前三季度山東省電子技術、計算機集成制造技術、軌道交通裝備、集成電路、航空航天技術、太陽能電池等商品出口規模分別大幅增長19%、28%、62.6%、20.5%、52.6%、3.8倍,出口商品結構持續優化,助力山東省外貿出口增長。
(大眾日報記者:代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