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在濟南南部山區云梯山頂,一名62歲的老人登山時不慎將腳踝扭傷,無法行走被困山頂。幸好西營派出所的民警及時趕到,在消防部門的支援下,成功將受傷老人抬下山,整個救援過程持續6小時。目前,老人已被送往醫院接受治療。

10月6日中午,南山公安分局西營派出所接到群眾報警求助,一名60多歲的老人在云梯山頂腳踝扭傷,請求救援。接到報警后,西營派出所民警迅速出警。
此時的南部山區正下著小雨,氣溫驟降,山路泥濘崎嶇,派出所的民警知道,這種情況下進行山區救援是非常困難的。民警聯系了南山義務救援隊,通過手機導航定位向云梯山進發。

云梯山,是濟南市海拔最高的山,由5座彼此相連,但又相對獨立的山峰組成,5座山峰海拔依次升高,遠處看就像是高聳在云中的梯子,因此得名云梯山。云梯山平均坡度在45度以上,部分山路必須手腳并用才能上山。因山勢陡峭,懸崖眾多,一直沒有開發,根本沒有固定的山路,是濟南市眾多驢友向往征服的“網紅打卡點”。
下午2點,經過2個多小時攀爬,民警和救援隊員終于在第三座山峰處成功找到被困老人。

撥打110求助的田先生告訴民警,受傷老人姓辛,今年62歲。6日上午,老人與田先生一行7人來云梯山登山,沒想到在山頂上,老人腳扭傷了,根本無法走路,更別提從陡峭山路原路返回了。
民警發現,老人的腳踝已經使用木棍固定,腳關節明顯腫大,只能通過擔架抬行。
而此時,云梯山不僅下起了雨,而且起了大霧,根本看不清山路,加之山路濕滑陡峭,正常下山都非常困難,更別提抬著擔架原路返回了!
民警通過熟悉地形村民了解到,云梯山山頂有一條山谷,順著山谷能夠到達柳埠水簾峽景區,雖然山谷也有一段較為陡峭的山路,但是相對于原來上山的道路要平坦許多。為盡快讓老人得到醫治,減小二次傷害風險,民警決定不再原路返回西營,翻過山峰到柳埠水簾峽景區下山。

下午3時,在南山消防隊員的支援下,救援人員對受傷老人再次進行簡單包扎固定后,輪流抬著老人繼續攀爬云梯山。
再次翻過兩座大山后,在云梯山頂,救援隊伍在大霧中成功找到下山道路,抬著老人盤旋下山。
尤其是救援隊伍馬上到達水簾峽景區時,有部分山路特別陡峭,下山坡度均在40度以上,垂直高度有50多米,加上剛剛下過雨,地面非常濕滑,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設想。救援人員只能將救援繩固定在樹干上,一手抓著繩子,一手抬著擔架,艱難的緩慢下山,就這樣抬行了200多米后,終于到達水簾峽景區。整個救援過程持續6個小時,所有救援人員的衣服全部濕透!

當晚,民警通過電話了解到,受傷老人已經安全抵達醫院并順利辦理住院手續,經確診為嚴重骨折、踝關節脫位,幸虧送醫及時,否則后果不堪設想。被救老人及家人對南山公安、消防及義務救援隊員再三表示感謝。
隨著季節轉換,南部山區天氣秋高氣爽,特別適合登山等戶外活動,南山分局民警提醒廣大驢友,戶外登山要量力而行,同時要關注天氣變化,綜合考慮山區氣溫、雨霧等因素,切勿盲目自信,以免造成不必要麻煩。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戚云雷 通訊員張格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