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倆年輕媽媽騎車載著孩子逆行被查,選擇觀看視頻寫約定書。
9月3日起,濟南交警在歷下試行非機動車、行人輕微道路交通違法“5選1”教育懲戒管理模式,闖紅燈或者逆行的行人和非機動車騎車人,可以選擇發朋友圈集贊等方式,來替代罰單(詳見9月4日03版)。經過兩周試行,濟南交警決定,即日起,將這一柔性執法的辦法在全市路口、路段推廣。
倆年輕媽媽被查選擇看視頻
9月18日上午9點40分,濟南經十舜耕路口,一名年輕的媽媽騎著電動車在路口逆行時,被歷下交警大隊二中隊民警攔下。“逆行多么危險啊,你還帶著個孩子,孩子也就1歲多吧?”民警一邊批評教育這名媽媽的魯莽,一邊把她帶到了路口西南角。
民警告訴這名年輕的媽媽,她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自由選擇被處罰的方式。一是接受由執勤民警開具的簡易程序處罰決定書,即受領罰單;二是在現場以志愿者的身份執勤體驗,勸導不文明交通違法行為15分鐘,并簽寫《我與交警有個約定》守約書;三是現場手抄非機動車、行人交通安全“十不準”法規條文,幾句話寫出個人認識和體會,并簽寫《我與交警有個約定》守約書;四是現場觀看非機動車、行人交通事故警示教育視頻,并簽寫《我與交警有個約定》守約書,大約20分鐘;五是按照交管部門提供的提綱,編寫微信,并轉發個人的朋友圈,集贊20個以上,同時簽寫《我與交警有個約定》守約書。
這名媽媽選擇了觀看警示教育視頻。1分鐘后,又有一名年輕的媽媽,騎車載著1歲多的孩子逆行被查,她同樣選擇了觀看視頻的方式。“知道錯了,以后注意。”2位年輕的媽媽一邊觀看視頻,一邊對交警表示歉意。
三成人選擇發朋友圈集贊
2017年以來,濟南市借助文明城市創建,加大了非機動車、行人道路交通違法行為的整治和管理。但非機動車、行人的道路交通違法依然高發,個別路口特別是人力投入較少的路口,闖紅燈、逆向行駛、越線停車等現象更為突出。
9月3日開始,歷下交警先期在轄區試點非機動車、行人輕微道路交通違法“5選1”教育懲戒管理模式,堅持教育為主、處罰為輔,其中發朋友圈集贊的方式十分新鮮,成為濟南市民熱議的話題。
記者從歷下交警大隊獲悉,試點兩周時間內,歷下交警已經通過“5選1”教育懲戒模式查處違法行為人1093起,其中接受罰款的132起,選擇路面執勤209起,抄寫“十不準”342起,觀看警示視頻36起,選擇發朋友圈374起。
歷下交警大隊二中隊教導員秦卓弘表示,從人群來看,外賣小哥最愿意選擇繳納罰款,主要是因為該群體急于趕時間。
執法效果:民警和違法者都能接受
“這樣的教育懲戒模式,讓市民在自主選擇中,主動配合執法,減少了與民警的正面沖突。”秦卓弘說,一線民警查處的壓力驟減,而市民的受教育效果卻不打折扣。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公安交管執法工作面臨的形勢日益嚴峻,一線執勤執法壓力持續加大,人民群眾對公正文明規范執法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正因如此,濟南交警以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為總要求,以解決執法問題為導向,忠實履行法律職責,不斷提升學法用法、化解矛盾、打擊違法的能力,在執法規范化建設中,將品質作為執法考評的首要參數,讓每一次執法都融入對秩序和規則的尊重,實現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被查處的李女士一邊抄寫“十不準”一邊說:“這個比罰我20元錢對我的心理沖擊還要大,并且在抄寫的過程中我還學到過去所不知道的一些行人、非機動車交通規則。”“發朋友圈不好意思,怪丟人的,還是自己在這兒學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