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濟南市中區這張“名片”該看看了,70年闊步奮進,譜寫新篇章
8日上午,中共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新聞發布會首場發布會。濟南市市中區以“開啟新征程奮進新時代——全力譜寫品質市中建設新篇章”為主題介紹發展成就并答記者問。圍繞打造“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一流中心城區這一總體目標,近年來市中區強力推進項目建設,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不斷加大“雙招雙引”力度,千方百計改善民計民生,全區綜合競爭力進一步提升。70年風雨兼程,70年拼搏奮進,市中始終與時代同步、與祖國同行,演繹著一個又一個精彩故事,書寫著一個又一個壯美畫卷。

宜居宜業,市中打造現代化中心城區。
提升產業能級
有活力更有動力
在新舊動能轉換的大潮下,近年來市中區的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產業能級不斷提升,高質量發展其勢已成。2016年以來,市中區的國內生產總值一年一個臺階,相繼跨越800億、900億大關,2018年達到1042.8億元,年均增長9.0%,今年上半年增長8.2%;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6.3%,今年上半年增長1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6.7%,今年上半年增長7.9%。
“市中區堅定不移發展總部經濟、樓宇經濟,有中國移動、聯通、鐵塔、魯能、西門子等大型總部及區域型總部企業179家,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以上商務樓宇86座,其中億元樓27座,總建筑面積約295萬平方米,入駐各類企業6000余家。”發布會上,市中區區長謝堃表示。
市中區還高標準打造了山東新金融產業園,高水平建設了濟南國際創新設計產業園,規劃建設了山東數字經濟產業園、濟南市“互聯網+”型創新創業綜合示范園等一批特色園區平臺。2016年以來,市中區累計引進千萬元以上項目3352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425個,中國鐵建投資集團山東分公司、人民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上海寶鋼氣體有限公司山東分公司、SAP思愛普(中國)有限公司山東分公司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相繼落戶,各類市場主體達到8.7萬戶,發展后勁持續增強。

發展樓宇經濟,市中呈現高質量發展之勢。
每年推出一批民生實事
有“質感”更有“溫度”
圍繞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市中區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每年推出一批民生實事,全力打造“有溫度的城區”。以教育為例,市中區現有區屬學校82所、幼兒園187所,集團化辦學實現100%全覆蓋,教育水平全國知名、省內一流。另外,全區已建成區級社會福利服務中心1處、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4處、城市日間照料中心25處、農村幸福院16處,基本實現養老服務全覆蓋。持續深化醫聯體建設,扎實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成立家庭醫生團隊200個,健康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新的時代,成就新的夢想;新的起點,孕育新的希望;新的征程,開創新的未來。“我們將識時辨勢、解放思想,搶抓新舊動能轉換重大機遇,全力以赴做大做強總部經濟、現代金融、智能制造等優勢產業,積極引進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工業設計等高成長性產業,不斷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我們將攻堅突破、掛圖作戰,強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加快綠色智造小鎮、白馬創智谷等片區征收拆遷進度,高標規劃建設山凹片區集中安置基地,加快建設布局均衡、產城融合、宜業宜居的現代化中心城區。”謝堃表示。
未來的市中區還將精簡高效、用心用情,不斷優化政務服務,堅持事項“一次辦成”、服務“一步到家”,既當好“店小二”,又當好“急郎中”,全力打造“金牌環境”。真摯為民、擔當作為,不折不扣落實好“12100”民生工程,實施好“六大溫暖市中”行動,努力讓群眾的幸福更有“質感”,讓市中的發展更有“溫度”。
擦亮名片,百年老商埠將再提升
老商埠是市中區也是濟南市獨一無二的文化符號,對于老商埠近年來的變化和未來的發展計劃,市中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教育工委書記王書信介紹,老商埠一直都是老濟南最為繁華、最具活力的片區,這座百年地標,見證了濟南的開埠、開放和開拓,是歷史的沉淀、精神的傳承,也是老濟南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
如今,以老商埠為核心的現代商埠區,在傳承百年商埠精神中發展,在延續百年商埠文化中創新,融匯古今,中西合璧,走出了一條特色商業街區創新發展之路。特別是今年以來,“夜經濟”的燈光,讓百年老商埠這張市中名片,變得更加亮麗多彩。
接下來,市中區還將從道路交通、夜景亮化、品牌引進、文化傳承和功能服務等各個方面對老商埠進行提升,挖掘底蘊,打造特色,努力讓百年老商埠煥發出源源不斷的新生機、新活力。
優化營商環境,讓企業“來市中好辦事”
“事項一次辦成、服務一步到家”一直是市中區營商環境的招牌特色,在答記者問時,關于市中區營商環境的打造,副區長李咸梁介紹:“主要做法有三個方面:一是簡化辦事流程,最大程度上優化審批流程。實行‘一窗通辦’,有效減少材料反復提交和現場查看的時間,推廣簡易登記原則,申請人提供身份證就可當場辦理。二是創新出入方式,開展了‘就近網上辦,我來幫你辦’的服務,街道和社區可以承載80多項服務事項。建立‘市中好辦事’微信平臺,打通部門之間信息壁壘,打造服務企業群眾平臺;三是強化政策支持,去年以來,從產業引導到創業扶持等六個方面出臺了100條措施,下一步,將推出樓宇經濟、總部經濟等意見,出臺一些具體實施辦法,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多支持。”
打造數字經濟集聚區“T”計劃
發布會上,副區長付華就市中區數字經濟和招商引資問題回答記者提問,她表示,近年來市中區堅持“品質市中,招商先行”的理念,拓寬招商視野、深化招商格局。一是在未來的招商引資上,將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成立項目專家評審,一事一議,對含金量高的招商引資項目,精準扶持;二是繼續堅持請進來和走出去,借助市中區在二環南路的科技產業帶去全國和全球尋找合作伙伴;三是繼續優化營商環境,全區上下堅持一個共識:“招商引資沒有局外人,只有參與者”,始終與全市的發展局勢一致。
市中區在全市率先發展數字經濟的產業,最早的系統做好數字產業頂層設計曲線。率先在全市布局發展數字經濟產業,成為全市乃至全省最早系統做好數字經濟頂層設計的區縣,組織開展“數惠市中”行動,實施數聚市中、數創市中、數融市中、數鏈市中“四大工程”,打造形成“全國知名、全省一流”的數字經濟產業生態圈,快速實現從“無中生有”到“產業集聚”,取得了重大突破。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于悅 實習生 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