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發起的“大拇指行動”得到了多方熱烈響應。齊魯志愿者走上街頭,為禮讓行人的司機豎起大拇指點贊,同時,公交車駕駛員、出租車司機也參與到行動中來,共同用行動為城市文明助力。  

  “兵媽媽”齊亞珍為讓行的司機豎起大拇指。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戴偉 攝

  67歲兵媽媽走上街頭

  為讓行司機豎大拇指

  5日15時左右,在燕山立交橋附近一處沒有信號燈的路口,來往車輛川流不息,14歲的齊魯志愿者董與凡正左右張望等待過馬路。她和其他行人一塊踏上了斑馬線,遠處行駛來幾輛車的司機,看到有行人要過馬路,在距斑馬線二十多米的地方放慢了速度,讓行人能夠安全通行。

  看到這一幕,董與凡走到斑馬線中間,對著司機們豎起了大拇指,為停車禮讓行人的幾位司機點贊。她發自內心的微笑也讓禮讓的司機們心里暖暖的,其中一個司機看到點贊后還有些不好意思地撓了撓后腦勺。

  “其實每次過馬路我也有點怕,但司機們都停下來讓我先走,我就覺得不害怕了。”董與凡坦言,她看到有的司機因為她的點贊而露出微笑時,她心里也特別高興。“你看,這小小的動作,就能給人帶來開心。”

  在趵突泉公園南門前一處路口,67歲的“兵媽媽”齊亞珍也參與到“大拇指行動”中來。

  雨天路滑,齊亞珍過馬路時走得比較慢,但到斑馬線前車輛都慢慢停了下來。齊亞珍為這些停車讓行的司機豎起了大拇指。

  “司機愿意把時間讓給你,讓你先過,我覺得咱們應該給司機點個贊。這個‘大拇指行動’很好,人人都應該參與進來。”齊亞珍說,這幾年濟南司機的文明素質越來越高,一個小小的點贊舉動,能讓對方覺得他的行為被認可,而行人與司機之間這種互動,也能夠形成一個良好的文明氛圍。

  以前開車“見縫插針”

  現在為兒子做文明表率

  談起禮讓行人,出租車司機周政說,“那肯定得讓啊。”每逢路口,他看到前面有人在過斑馬線,都會減速讓行。

  “以前我搶時間,看見行人都會插空進去。有一次,我去接兒子放學,牽他的手過馬路時,走到一半就成了紅燈。迎面來的私家車一下就停住了,沖我擺了擺手,讓我趕緊過,當時我特別感動。”周政說,感動后他回想起自己之前的行為,覺得十分羞愧,“從那開始我就很注意禮讓行人,也是給兒子做個表率。”

  45歲的陳麗開出租車已有17個年頭,在她看來,禮讓行人并不只是一種文明行為,還是一根精神上的安全帶。陳麗說,前兩年,她會想反正路上也沒車,車速快點,還能多掙點錢。然而,一次急剎車,讓她至今回想起來仍心有余悸。當晚10點多,她從濟南西站附近接了一位去白馬山小區的乘客,“中間會走一段小路,當時我車速比較快,到了路口下意識減了減速。結果前面突然躥出來個人,嚇得我趕緊急剎車,差點撞著人。”從那之后,她每到路口都會下意識減速觀察,禮讓行人,也正是這一習慣,讓她避免了交通事故。

  禮讓行人

  已經成為一種“本能”

  “剛開始禮讓行人是為了遵守交通規則,但是后來長時間潛移默化,已經成為我們每個駕駛員的本能。”濟南市公交干線公司四隊116路駕駛員張政表示。有一次他駕駛116路公交車行駛到中心醫院歷山路附近的十字路口時,遇到幾個行人正準備過馬路,他便減速停下了車。

  “那幾個人騎著電動車,很快就走過去了,但是有一個60歲左右的老太太,走得也比較慢,落在后頭了,她看其他人都走了,不好意思過馬路,在路邊招手讓我們先過。”張政回憶,他朝老人擺手堅持讓老人先行通過,雙方僵持了幾秒,老人便先過馬路了。

  “那個老人走過去之后,原地朝我擺手點頭,看嘴型好像是在對我說‘謝謝’。”張政說,那個瞬間,他心里覺得十分溫暖。“本來禮讓行人也是我應該做的,但那個瞬間讓我明白原來我的行為也是有人認可的,是有意義的。”

  其實,和張政一樣,濟南很多公交車駕駛員都把禮讓行人當成了一種“本能”,他們都愿意參與到“大拇指行動”中來,繼續禮讓行人,同時在得到認可后,把正能量傳遞下去。

  壹粉上傳暖心瞬間:“禮讓本身就是一種和諧美”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情報站推出“大拇指行動”,邀請壹粉分享斑馬線上的感動瞬間。多位壹粉通過情報站,分享了他們身邊文明禮讓的故事。

  壹粉“靜靜聽你”在分享中提到,“十一中門口就是個行人斑馬線,我會邊跑邊向禮讓的司機揖手致意;看到年齡大的老人,我會攙扶或帶領他們通過,并示意車輛稍等。說來都是小事,但交通安全無小事,如果人人都能從自身做起,我相信城市會更加安全、和諧。”

  壹粉“楊克汶 善思學水”說,自己每天都要去接孫子,放學時,在學校附近過馬路,沒有紅綠燈,大多數駕駛員見路口人多,都能停下來,禮讓學生家長。“有時候,大部分人已過馬路,我和孫子在后面,主動讓車先過。好多車都過去了,后面再過三輛車就可以放心走了,突然,車停下了,我擺手讓車過,他擺手讓我們過,我看了看他,兩人會心一笑,心里也是暖暖的,濟南的駕駛員素質還是很高的!”

  壹粉“李保申”回憶了他第一次被禮讓時的情景。“去年,我騎電動車綠燈直行過馬路,對方是一輛黑轎車綠燈右拐,他看我過來在我面前停了下來讓我先過,我被他的開車素質所感動,還特別在朋友圈分享當時的喜悅。其實,禮讓本身就是一種和諧美。”

  “記得在濼源大街與歷山路交叉口南100米的地方,我過馬路走到一半兒,由南往北走的車排著長龍駛過來了,司機師傅開始慢慢剎車,停在斑馬線前,示意讓我先走。”壹粉0812說,當天的氣溫比較高,有三十六七攝氏度,站在陽光下火辣辣地烤著。“心中很感動,走到司機師傅正前方時,朝他微笑點了點頭。心中很溫暖,濟南真好。”

  揮手微笑是對善意最好的回應

  走鋼索的人:我前幾天也遇到了類似的事情。三個姑娘過馬路,我讓行了,其中一個姑娘都已經過去了,又回來給我鞠了個躬,感覺心中一股暖流。

  一只小小小小桃:有時候停車禮讓行人的時候他們不敢走,會僵持幾秒,我會示意他們先走,有的人會給我揮揮手,我也會很暖心,也會更樂意去繼續這樣做,人和人之間的溫暖是很令人動容的。

  四瞳貓:想到一個小故事,大概內容是母親帶孩子出門,無論是去大商場購物還是簡單地在路邊買一個冰激凌。在拿到東西時,都會對服務員說一聲謝謝。原因是“我付的錢只是商品的價格而不是那雙傳遞商品和貨物的手”。尊重是互相的,在別人對你傳達善意時,小小的一鞠躬或是揮手微笑也可以是對他人善意最好的回應。

  傾心愛易峰:看到這個真的很感動,其實我還是愿意相信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是善良的,美好的。

  FCL1109:上一次我碰到一個給我讓路的司機,我給他伸了一個大拇指,然后他落下窗戶對我笑著按了三下喇叭。

  高殼殼_:每次過馬路有司機先生給我讓行了,我都會豎大拇指,希望司機先生們知道,我真的是表示感謝,點一個贊。

  塘柳:每次有司機給我讓行,我都覺得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感激。我也告訴孩子,遇到別人讓行的時候,一定要快步通行,不要多耽誤司機的時間。

  桃之夭夭:經常會遇到禮讓行人的司機,但是沒有鞠躬,怕耽誤人家時間,讓人家等急了,又害怕后面司機會催促,但是心里真的很感謝。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雅菲 見習記者 任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