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山東省國資委召開省屬一級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任務部署會議。會上,記者了解到,到去年年底,山東省屬二級以下企業混改戶到達1806戶,占全省省屬企業法人數的62.26%,高出全國6個百分點。對山東的國企改革來說,這次會議釋放了一個重大信號——山東省屬一級企業混改步伐將進一步加快。

  同時,為在更高層次、更大范圍上激發省屬企業發展活力,省屬一級企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正式開啟。

  山東沒有不適合
拿出來混改的行業

  會上,山東省國資委主任張斌對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評價,用的是“奇效”兩個字。

  “山東的國有企業,沒有哪一家是關系國家安全的,就山東國資所處的行業來說,沒有不適合拿出來混改的行業。”在這次會議上,張斌再一次提到,“這是山東的特色,所以我說,山東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條件堅持‘三不’原則,不設門檻、不限比例、不限領域。”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來達到“五增”的目標,實現資本增量、管理增量、技術增量、品牌增量、人才增量。

  對山東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來說,這次會議釋放了一個重大的信號——山東省屬一級企業混改步伐將進一步加快。

  “改革到了今天,只剩下難啃的硬骨頭。”張斌說,“很多情況不是沒有改,而是改得不到位,這才是最大的問題。”

  說到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張斌提到,“現在很突出的問題就是企業領導人的觀念和認識”,很多企業負責人還是不能解放思想,舍不得把優質資源拿出來改。“要堅持靚女先嫁的原則,把好的資源拿出來改,把優質企業、優質資源、優質資產拿出來混改。”張斌說,“不擔當就挪位,能為不為的,要堅決問責。”

  要舍得拿出
優質資源來混改

  當說到省屬一級企業混改是否有困難時,張斌坦率地回答:“有。”混改已經是難啃的硬骨頭,對于省屬一級企業來說,更是存在難點和堵點。

  首先,省屬一級企業的一大特點就是體量大,塊頭大。如果是小規模的社會資本進來,就如水滴入大海,資本所占比重太小,不少資本并不感興趣。

  另外,則與山東的產業結構相關。眾所周知,山東的產業結構偏重,山東國資目前所布局的行業也以鋼鐵、煤炭、化工等傳統產業為主,這些產業是充分競爭領域,它的企業利潤一般都在平均利潤。資本進來后,企業的成長性、成長空間、發展前景受到限制,也成為山東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個難點。

  要解決這些問題,張斌提到,首先要解決認識問題,要舍得拿出優質資源,優質資產和優質企業去混改。另外,在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舊動能轉換的過程中,尋找新的成長點,和民營企業共同發展,形成優勢互補,強強聯合,共贏共利,這樣混合的力度、效果、前景才會越來越好。

  會上還提出,建立混改激勵機制,將混改工作作為新舊動能轉換重要內容,進行嚴格考核、嚴格獎懲。建立“一站式”服務平臺,制定簡化程序、降低交易成本的相關政策,建立混改綠色通道。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玉巖 實習生 馮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