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記者蹲點濟南公安反詐中心,高峰期民警一天要打上千個勸阻電話


濟南市七里山路21號,每天都上演著一場場與時間的賽跑,早一秒也許可以阻止一場騙局,晚一秒也許會有一個家庭破碎。
這里是濟南市公安局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這里通過技術手段能監測到詐騙電話的“活動”,對于反詐民警來說,能做得最直接的事情,就是趕緊給市民打電話,勸阻其不要上當。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在此蹲點,呈現反詐民警們的日常。
電信網絡詐騙花樣多
預警提醒很重要
7月25日晚上7點多,電腦屏幕上的數字依然跳動著。幾平米的接警室內打電話接電話的聲音此起彼伏。楊玲趴在電腦屏幕前,數了數滾動的預警信息,還有80多條詐騙預警,并且這個數字還在呈增加的趨勢,也就意味著當天晚上最少還有80多個預警電話要打。
楊玲是反詐中心的調研員,從2016年反詐中心剛成立時就加入其中。
“喂,您好,我是反詐中心的民警,您在五分鐘前是不是接了一個客服類的電話,那個是詐騙電話,千萬不能相信,您沒有被騙財物吧?”楊玲聲音急切地問道。電話那頭是名女士,她似乎沒聽清,再次確認了楊玲的身份后說道:“沒有相信。”聽到這個回答,楊玲緊皺的眉頭一下子舒展開來。原來那名女士當天下午接到一個某網站客服的電話,對方稱這名女士買的東西出了問題,要給其退費,但是需要提供銀行卡密碼,女士并沒有相信對方的說法。掛斷電話的楊玲懸著的心也稍稍放松了一刻,緊接著又撥通了下一個電話。
從事反詐工作多年,她深知,并不是每一個市民警惕性都那么高,多打一個電話,可能就會阻止一場詐騙,往大了說,可能會挽救一個家庭。
在這個接警室內,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接警,如果有受害人發現自己被騙,報警之后110接警平臺會將警情轉到反詐中心,反詐中心的民警再進行研判分析。而另一部分就是預警,警方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疑似電信網絡詐騙的信息,及時撥打電話聯系機主提醒勸阻。除此之外,反詐中心還負責資金查控、研判、打擊、防范宣傳等。
每次打電話前,楊玲他們的心總是懸著的,擔心電話那頭的機主是否識破了騙局,當聽到他們沒有被騙才放下心來。這樣的電話每天在反詐中心上演幾百遍。
搶出“關鍵一秒”
挽回老人6萬元損失
“預警勸阻形象一點說就是從騙子手中搶人。”楊玲表示,時間很關鍵,有時候只需要搶得一秒先機就可以阻止一場騙局,有時僅晚幾分鐘,就會有遺憾上演。
“您已經給打錢了啊,打了多少?這是騙人的,趕緊報警。”電話這頭的工作人員一下子緊張起來,聲音急切焦灼,而電話那頭還未意識到自己已經上當受騙。此時的時間是下午6點20分,預警信息顯示,對方是下午6點14分接到的詐騙電話。工作人員馬不停蹄地撥打到這位女子的電話時還是遲了,女子已經轉了一萬元給了騙子。
原來女子最近在購物網站上購過物,騙子稱自己是客服人員,不小心將其弄成了會員,問是否要取消,要取消的話需要先交錢。女士答應下來。當時自己銀行卡里并沒有那么多錢,還從借貸平臺借了一萬元。
晚了六分鐘,騙子就從受害人手中騙了一萬元,對楊玲他們這些反詐人員來說是無比遺憾的六分鐘。讓他們有些許安慰的是,雖然晚了,但也能避免更大的損失。“受害者一旦遭遇電信詐騙,多會被‘吃干榨凈’。騙子不會有惻隱之心,他們一旦找到受害者,就想把他們所有的現金、股票、基金等有價值的東西騙走。”楊玲介紹。
反詐中心,幾乎每天也上演著遺憾,一次次遺憾背后,也讓反詐人員意識到預警勸阻的刻不容緩。
時間退回到2016年。濟南市市中區一名老人突然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自稱是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官,因為老人涉嫌非法買賣身份證,已被立案調查。聽此消息,老人頓時驚慌起來。“法官”表示需要證明老人財產是否清白,要求老人立即將存折上的錢款轉到指定賬戶。對方還要走了老人的手機號碼,通過通話對其進行持續性恐嚇、控制,一步步誘導老人趕至銀行取出現金六萬元。與此同時,濟南市公安局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通過信息研判,也發現了這起正在進行的電信網絡詐騙線索,立即會同市中公安分局刑警大隊、轄區派出所開啟反電信網絡詐騙響應機制。
民警試圖直接聯系老人,但電話一直處于通話中。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每晚一分鐘,老人就越有可能將養老錢匯入騙子賬戶。此時的民警一顆心提到了嗓子眼,只能通過連續不斷地撥打電話,試圖搶出關鍵“一秒”。
當天下午4點30分,在騙子為切換身份與老人通話暫時掛斷的那“一秒”。民警撥通了他的手機,此時老人正準備將6萬元匯給詐騙嫌疑人。電話中民警即刻對老人進行了勸阻和安撫,老人這才意識到自己上了騙子的當。
楊玲告訴記者,類似的情況很多,有些市民在去銀行的路上被民警截住,有的被騙子洗腦,民警都到家門口了還是對騙子的話深信不疑。
今年半年勸阻電話數
已超去年全年
一天里,除去接警電話,楊玲和同事們一共打了404個勸阻電話。手打酸了,眼睛花了,嗓子啞了,而這樣的狀態已經成為他們的日常。楊玲說,其實這算少的,有時候一天就能打到1000多個,尤其周末,詐騙電話格外猖狂。
在反詐中心成立之初,系統還不完善,接到預警信息楊玲他們只能用自己的手機挨個打電話,打不通的就發短信提醒,至今楊玲的手機內還存著數百條短信。有的短信回復謝謝,有的回復收到,有的干脆不回。“對我們來說多勸阻一個人就是最大的回報。”她說道。
楊玲告訴記者,現在人們對電話詐騙的防范意識在提高,這是好事,但是騙子的詐騙套路也在“升級”。搞電信詐騙的騙子躲在暗處,而且并不見得就在濟南,他們可以在全國任何一個地方甚至是境外,通過電話、網絡來對普通市民實施詐騙,破案難度不言而喻。
在此起彼伏的電話聲中,楊玲感慨,去年一年反詐中心預警信息數量是19000個,勸阻電話11741個,而截止到今年6月份,僅勸阻電話就已經達到17000個,已超過去年全年的勸阻電話數。這個數字背后是一場場民警與騙子之間的博弈,這也意味著電信詐騙越來越猖狂。
她介紹,電信詐騙屬于非接觸式詐騙,好多東西都是虛擬的,一旦發生不好破案,并且打電話詐騙的一般都是境外,“就算是境內破案難度也非常大,所以預警就顯得很有意義。”
電信詐騙受害者
中老年人和女性偏多
記者從反詐中心了解到,目前電信詐騙種類中最多的就是刷單,再者是客服詐騙、貸款詐騙以及冒充公職人員詐騙。“近年來冒充公職人員詐騙的數量在降低,不過,其他類型的詐騙還是在逐年增長。”楊玲告訴記者,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和一線辦案民警干得再好,都不如平時市民自己預防好,騙子采取撒大網的方式詐騙,打1000個詐騙電話,有百分之一的人上當,他們就“獲利”豐厚,“所以在防范電信詐騙案時,人人都要參與,因為你可能就是下一個受害者。”
楊玲還介紹,有些詐騙防不勝防,針對的群體上到80多歲的老年人,下到小學生,我們接觸的最小的有12歲的,“尤其是暑假很多小孩玩游戲,騙子會冒充游戲客服詐騙。”
濟南市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在24小時與騙子“斗智斗勇”的過程中,也總結了電信詐騙案的一些特點。騙子在實施詐騙時,喜歡選擇的時間是周末,工作日喜歡選擇在上午10點以后,下午4點以后,利用受害者快下班時間緊張的特點詐騙。其次,電信詐騙案的受害者中,中老年人和女性偏多,騙子喜歡選擇中老年人和女性為詐騙目標,他們知道中老年人和女性手里有錢,容易上當。
記者還從反詐中心了解到,為做好預防工作,他們進一步優化“政府—社會—公民”三位一體治理格局,形成全社會參與的反電信詐騙的強大合力。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云鶴)
(齊魯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