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州灣大橋膠州灣大橋
膠州灣大橋調度中心膠州灣大橋調度中心

  膠東在線青島7月17日訊(特派記者 王向榮) “一橋飛架東西,海灣變通途”,一座全新、生態、綠色的現代化橋梁傲然矗立在膠州灣之上,創下多項傳說。2011年9月18日,美國著名財經雜志《福布斯》評選出“全球最棒的11座橋梁”,膠州灣大橋榜上有名。該橋的建立創造了中國乃至世界的數項橋梁“歷史紀錄”。作為世界最長跨海大橋之一,膠州灣大橋還上榜了吉尼斯世界記錄。7月16日,“我愛這片藍色的國土”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來到山東高速膠州灣大橋,親臨現場感受大橋的魅力與震撼。

  “憂愁是一灣淺淺的海灣,青島在這頭,黃島在那頭……”膠州灣大橋的建成,對于青島人來說,是讓隔著一灣海水相望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了。山東高速膠州灣大橋由山東高速集團代表省政府出資人職責投資、建設、經營、管理,于2007年5月24日正式開工,2011年6月30日建成通車,是我國北方冰凍海域首座特大型橋梁集群工程。大橋投資規模超過100億元,規劃全長41.58公里,設計基準期100年,現通車里程36.48公里。大橋建設規模浩大,自然條件復雜,是世界建橋史上建設標準和科技含量最高的現代化橋梁之一。同時,作為我國北方冰凍海域修建的第一座特大型海上橋梁集群工程,山東高速膠州灣大橋既有海上航道橋、海上非通航孔橋、海上互通立交橋,又有陸上引橋,特別是紅島互通立交橋為我國首座海上互通立交橋,設計科學,造型獨特,呈大鵬展翅之勢。整個橋梁集群設計科學,造型獨特,氣勢宏偉,蔚為壯觀。

  山東高速青島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兆星介紹,膠州灣大橋建設運作模式新,科技創新點多,海上鉆孔灌注樁數量為5127根,主跨260米和120米的稀索鋼斜拉橋及主跨為260米的自錨式懸索橋為國內首創。目前,有3項課題獲國家和省級科技進步獎項,榮獲22項“中國企業新紀錄”,其中“水下無封底混凝土套箱建造技術”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海上獨柱塔自錨式懸索橋設計與建造關鍵技術”“青島海灣大橋橋面瀝青鋪裝層的研究”兩項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公路學會科技進步特等獎”,本項研究的核心技術在世界規模最大的橋隧結合工程-港珠澳大橋的設計中得到應用。

膠州灣大橋膠州灣大橋

  連通“紅黃青”三島 打通島城交通“命脈”。在國家高速公路路網規劃中,膠州灣大橋是青島至蘭州高速公路青島段的起點,也是山東省“五縱四橫一環”公路網主框架中南濟青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三點布局、一線展開、組團發展”的大青島城市發展戰略的重要交通命脈。

  作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及青島市三城聯動戰略中的重要交通樞紐,山東高速膠州灣大橋進一步完善了青島市東西跨海交通網絡,擴大了青島市城市框架。通車7年多以來,膠州灣大橋通行總量近8000萬輛,運行平穩、有序,車輛通行安全、順暢,設備、設施運轉正常,工程質量和運營管理都經受住了考驗,事故發生率遠低于國內外同類項目的水平。

  繼榮登“全球最棒的11座橋梁”之后,膠州灣大橋屢獲贊譽。2013年6月,山東高速膠州灣大橋榮獲在美國匹茲堡舉辦的第30屆國際橋梁大會喬治·理查德森獎。此獎項是迄今為止我國橋梁工程獲得的最高國際獎項。2018年7月,山東高速膠州灣大橋以現場核驗評分第一名的優異成績摘得中國公路行業的最高獎項——李春獎。2018年11月,膠州灣大橋建成通車入選山東省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最具影響力事件。

  (膠東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