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旺季來臨,通過鐵路進出青島的游客日益增多,鐵路沿線土地裸露、建筑垃圾堆積、工廠雜亂、施工工地“素面朝天”等臟亂景象卻不時映入眼簾————

  鐵路沿線,蒙塵的青島“窗口” 

  暑假來臨,進出青島的游客逐漸呈現高峰態勢,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旅客乘坐高鐵、動車來青。然而,鐵路兩側的景象卻給他們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各類垃圾、裸露土地、破敗的工廠和被臟水占據的河道不時映入眼簾。

  “鐵路兩側的形象距離國際大都市的定位還有差距,火車一進青島首先看到的幾乎是破破爛爛和灰頭土臉,只有到了主城區才好了一些。青島城市之美名聲在外,鐵路兩側作為青島的‘窗口’,該好好‘擦一擦’了!”在輿論監督熱線電話中,一位市民提出這樣的希望。

▲膠濟線跨過李村河,橋下出現大面積黃色水體。▲膠濟線跨過李村河,橋下出現大面積黃色水體。

  作為大運力的交通基礎設施,鐵路對城市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鐵路兩側作為城市的“窗口”也是相關部門多年關注的焦點。那么,青島鐵路兩側環境存在哪些問題?

  7月6日、7日,記者驅車在鐵路沿線進行了實地探訪。經過此前多年整治,市南區和市北區南部的鐵路沿線環境明顯改善,樓體、圍擋整潔,綠化美觀,但是,市北區北部的景色開始打折扣——在一條無名景觀河與李村河的交匯處,水面出現了大面積發黃水體。手機地圖顯示,附近是人口密集區,分布著青島化纖材料廠、天建實業混凝土中心、紡織谷、萬科未來城等工廠和居民區。

▲鐵路沿線雜亂不堪。▲鐵路沿線雜亂不堪。

  進入火車北站附近后,鐵路兩側的工廠多了起來,其中既有仍在經營的,也有搬遷后等待改造的。一位住在火車北站附近的居民聽聞記者是來采訪鐵路兩側整治的,打開了話匣子。他告訴記者,鐵路沿線是青島工業聚集區,在老企業搬遷的推動下,其中的不少企業已經搬走,地塊正在整理待用,但也有一些仍在原地堅持生產,這給周邊居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當初買房子的時候,圖的是海景,結果海景沒看多少,凈看工廠了!”這位居民說道。

  辦公樓雜亂、大型機械臟兮兮、各種貨物擺放得亂七八糟——在城陽區段的列車上,旅客的眼前很多時候都是這樣的場景,這讓從事貿易工作多年的徐先生很反感。因為工作原因,徐先生經常在日本乘坐長途大巴和列車出行。在他的印象里,日本的公路、鐵路沿線也有很多工廠,可都是干干凈凈的,東西擺放得整整齊齊。路過時,并沒有不舒服的感覺。“同樣是工廠,青島顯得特別差、特別臟,與‘美麗’毫不搭界,真是應該好好整治一下,哪怕是用些遮擋也好!”徐先生說道。

  建筑垃圾亂堆亂放是鐵路沿線的又一大問題,即墨北站以南、南山東小區以西,萊西北站附近等區域都存在著這樣的問題。

▲萊西境內一處拆除工地未做任何遮擋。▲萊西境內一處拆除工地未做任何遮擋。

  青榮城際鐵路沿線布局著不少施工項目,可是,這些項目的施工管理太過粗放,破壞了鐵路沿線的景致,被廣大旅客詬病。來自濟南一家施工企業的李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作為建筑施工從業人員,李先生對工地的規范管理非常上心,青榮城際沿線工地的亂象讓他有一肚子的話想說。

  “工地不加圍擋,裸土缺少覆蓋,地面還有很多垃圾,既增加了人員的危險,又增加了揚塵的幾率,幸虧夏季空氣濕度較高,且風力較小。”李先生告訴記者,青榮城際鐵路是連接青島市、煙臺市與威海市的城際鐵路,同時也是中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沿海通道的組成部分,鐵路沿線應該重點整治,不能讓建筑工地“素面朝天”破壞了整體環境。

  記者點評

  建好大交通做好風景線

  鐵路是進入青島的重要通道,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如何以“繡花”的功夫,在鐵路兩側環境整治中“深耕”,考驗著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智慧。

  據了解,近年來,我市針對鐵路兩側的環境問題已經啟動多輪整治。早在2011年,鐵路兩側整治就被列入重點整治行動加以推進。整治行動成立專門的指揮部,編制完成《青島市市區鐵路兩側城市空間研究與環境景觀綜合整治規劃》,并實施了大規模房屋建筑外立面整治、清運垃圾、植樹等工作。去年7月,有關部門印發《關于開展全面提升城市環境品質建設美麗青島三年行動的實施方案》,鐵路兩側環境整治又被納入其中。整治時間雖長,效果卻難言滿意,青島市鐵路兩側環境一直處于“整治-回潮-再整治-再回潮”的怪圈之中。

  青島市鐵路兩側環境整治提升涉及建筑物外觀整修、綠化建設、河道整治、圍擋設施整治、鐵路站場及相關設施整治、市政設施、道路設施、生產設施整治、標識系統整治、照明系統整治等諸多方面,牽扯部門多,資金投入大,僅靠個別部門、個別區市單打獨斗難以完成,需要用系統思維破解。在整治中,既要有風馳電掣的集中運動,也特別需要制度化保障。

  目前,全市已發起“城市品質改善提升攻勢”,影響鐵路周邊環境的“堵點”和“痛點”,不應成為工作難推進的“推脫點”,而恰恰應該成為工作深入開展的“切入點”。

  (青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