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空調用電量世界第一?沒辦法,真的好熱啊
如今,很多城鎮居民家里都不只有一臺空調了,但差不多一半農村居民家里可能還沒裝上空調。
還記得多年前的夏天嗎?電視機還很厚,蟬叫聲很震耳,時間在風扇轉動中流走。故事總發生在夏天,是不是也和室內太悶熱有關?
對,那是在空調變得普通之前,在不再年輕的人年輕時的記憶里,在年輕人找不到共鳴的文藝作品中。而現在,沒有什么比空調的聲響更能代表夏天的到來。
中國已經是名副其實的空調大國了。
彭博新能源(BNEF)的研究顯示,2018 年全球住宅和商業空調用電量達到 1932 太瓦時,其中中國的空調用電量占到 34% ,已經超過美國排到全球第一。
國家統計局相關統計顯示,全國居民平均每百戶 2017 年末空調擁有量已達到 96.1 臺,也就是說,大部分中國人家里已經安上了空調。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990 年末我國城鎮居民,每千戶僅裝有 3 臺空調;到 2000 年末,每百戶城鎮居民空調擁有量上升至 30.8 臺。在當時的經濟條件下,大多數家庭家里只裝了一臺空調,所以基本上可以認為當時的接近三分之一的城鎮家庭已經擁有了空調。
那是城鎮家庭空調裝機量增長最快的十年,但在農村地區情況就大不相同了。當每百戶城鎮家庭已經擁有 30.8 臺空調時,每百戶農村家庭僅擁有 1.3 臺空調,這是“接近三分之一”和“剛走過百里挑一”之間的差距。如今,很多城鎮居民家里都不只有一臺空調了,但差不多一半農村居民家里可能還沒裝上空調。

據媒體報道,國際能源署署長法提赫·比羅爾曾指出,當美國等發達國家 90% 的家庭已經擁有空調時,大約有 28 億人居住的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和中東地區,那些世界上最炎熱的國家,平均只有 8% 的人擁有空調。
我們以 2017 年中國各地人均 GDP 與每百戶居民年末空調保有量為坐標制作一張散點圖后發現,除去氣候條件造成空調需求相對較弱的地區外,當地空調的擁有量與其經濟發展水平呈明顯的正相關關系。

不過,空調擁有率上的地區間不平等,并不是我們日常會討論的話題。在大部分家庭都買得起空調的現在,裝上空調之后的問題才是關鍵所在。
這可能有些諷刺,空調的大規模普及,是全球變暖的元兇之一。在一篇 2014 年發表的文章里,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者模擬了冷氣對溫度的影響,他們發現冷氣使美國鳳凰城(Phoenix)的地表溫度在一夜之間上升了約 1.1°C 。
事實上,空調通過兩種方式來影響氣候:一是為空調供電要消耗電能,發電過程會排放大量溫室氣體;二是空調的制冷劑本身也會釋放溫室氣體。
目前,全球發電依舊要靠化石燃料。國際能源署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 年,化石燃料發電量占全球總發電量的 65% 。去年發表在《中國氣象報》的一篇文章稱,2016 年全球每生產千瓦時的電力,平均要排放 505 克二氧化碳。按此計算,2016 年全球 16 億臺空調消耗的電能為 2000 太瓦時,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為 11.3 億噸左右。

另外,廣泛用于空調與冷凍裝置制冷劑的氫氟碳化物(HFCs),是目前唯一一類世界各國都設定了減排時間表的溫室氣體。它雖然不像上一代氟氯碳化物(CFCs)那樣破壞臭氧層,對全球變暖卻“貢獻良多”。
美國環保署的研究指出,這類化學物質可以在大氣中存留很長時間,而它們的溫室效應潛值(GWP)極高,同等重量氫氟碳化物(HFCs)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CO?)的幾千甚至上萬倍。
世界氣象組織(WMO)2018年底發布的《溫室氣體公報》顯示,氫氟碳化物(HFCs)作為一種強效溫室氣體,雖然目前含量(以摩爾分數表示)仍然很低,但正在相對快速地增長。此前也有媒體報道稱,氫氟碳化物(HFCs)是目前世界上增長最快的溫室氣體,其排放量正以每年 10% 的速度增加。

這個問題需要世界各國坐下來,好好談談怎么制定更新制造技術、如何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可對于我們大家來說,外面實在太熱了,還是忍不住要把空調打開。
數據新聞編輯 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