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階段,有的創客發現了市場空間,卻缺乏相應技術;有的創客在轉型升級過程中,需要技術加持……
好消息!繼去年首次舉辦全國范圍專利拍賣后,山東今年將繼續中科院專利拍賣,并且附有獨家福利。知事君從點拍網平臺獲悉,2019年中科院專利成果拍賣會將于7月10日在山東舉行,本次中科院共推出140件普惠專利,每件專利不高于1萬元起拍。這在中科院歷次專利成果拍賣會上,可謂獨一份。

知事君注意到,此次參拍專利來自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大學等多家科研院所,涉及新材料、生物工程、生態環保、新能源等與山東產業需求高度契合的多個領域。
中科院知識產權運營管理中心負責人介紹,起拍價不高于1萬元的普惠專利,并非專利本身價值不高,而是體現了中科院等參與各方的一種決心,一定要打通知識產權市場化的通道,將實驗室里產生的大量科研技術服務于市場應用,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融合。
比如,“一種檢測肺癌轉移標志性SNP的方法及其應用”為中科院上海生命科技研究院專利,SNP集合可用于制備診斷和檢測肺癌轉移的試劑或試劑盒,為個體化醫療的有效推廣與實施、醫療診斷、疾病預防起到指導作用。
“一種高氟地下水凈化方法”為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專利,用于地下水凈化,尤其對于邊遠農村地區,迫切需要針對已有水源的安全、有效除氟技術。這項技術通過吸附除氟單元與保安離子交換單元的工藝組合,設計去除高氟地下水中氟離子,同時去除水中含有其他超標金屬離子的裝置,使水質達到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要求。
……
作為中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中科院的地位不言而喻。以中科院為代表的科研院校等機構,擁有大量的優質專利,但很多專利在獲得授權后處于“沉睡”狀態,沒有轉化成商品和生產力。如何喚醒沉睡中的專利,發揮其應有的價值?
去年底,國務院發布加快建設知識產權強國推進計劃,要求中科院負責,對存量專利分析分類,組織開展專利拍賣,向社會提供高質量高價值專利。
這也意味著,高高在上的“國家隊”除了服務國家重大戰略,也將逐步面向國民主戰場,“飛入平民百姓中”。
其實,對于中小微創新企業、創客來說,通過購買專利獲得新技術的成本要低很多。如果自身獲取專利,除了最重要的自我創新能力外,申請一項專利的時間成本和花費成本也并不低,“我們公司的一項專利,申請下來大約花費了兩年半的時間。”
除此之外,通過拍賣中科院專利,也搭建了中小微企業與中科院專家交流的平臺,所有參與競拍的競買人或企業都可以與專利發明人進行高效率無障礙的溝通協調。這樣的福利,并不常見。

首先,去年3月,中科院專利成果首場拍賣會就是放在山東。效果顯著,這也給中科院極大地信心。
另一方面,今年4月8日,我省與中國科學院在北京簽署合作協議,此次“聯姻”,也對院省合作起到良好推動作用。中科院當時就曾表態,將以簽約為契機,在重大科研平臺建設、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與山東加強對接合作。
與此同時,專利技術是新舊動能轉換重要的技術供給。對拍賣成交的企業,相關職能部門將跟蹤、服務專利轉化實施。對于高價值核心專利的產業化,山東省各級政府財政資金將給予支持,去年,不少企業在首次專利拍賣會上就“零成本”購得專利。這也為讓中科院專利成果能夠在山東實現更好地轉移轉化,搭建起長效機制。
“當然,不僅僅是這140件普惠專利,今年在山東拍賣的專利總量比去年翻番,超過2000件。比如,高性能鋼、海洋醚等屬于高價值專利。”中科院專利拍賣合作單位、點拍網負責人李麗華介紹,較之去年中科院首次專利成果拍賣,今年在專利入庫、轉讓運營方面將有較大突破,更加注重產業領域的深耕細作,以及專利成果的落地生根。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崔巖
壹點號:濼源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