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有些黑作坊,有些光做外賣的店家,衛生條件不合格、不達標,政府出臺這樣的標準,提高準入的門檻,我們舉雙手支持。”對于政府提高外賣門檻準入,從事外賣的商家都表示了支持。但是對于怎么能根據要求進行整改,申請下來食品經營許可證,很多被拒絕的商家認為是自己店面的經營面積不足50平方米。那么,實際情況是不是這樣呢?
經營面積不再是硬性規定
針對這個問題,槐蔭區行政審批局負責食品運營許可證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他們從來沒有這樣的硬性規定和要求,很多商家申請不下來食品經營許可證,原因是店內的裝修以及衛生等達不到相關要求,這與面積的大小沒有必然的聯系。
27日上午,記者又來到了市中區行政審批服務中心,負責辦理該業務的窗口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因為美團、餓了么最新的規定,前來咨詢申請食品經營許可證的商戶多了不少,之前“小證”“大證”申請的時候,確實對店面的面積有著相關的要求,一般小證是50平方米以下,大證是50平方米以上,“現在根據最新的規定,申請帶外賣餐飲的食品經營許可證,已經沒有了50平方米的限制要求,商家可以自主進行網上申請。”
店家可以做兩手準備
那具體的現場查驗審核要求又是怎么樣的呢?歷下區千佛山街道食藥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審核的標準基本要求就是“大餐飲”縮小版,標準都要和大餐飲一致。
大體而言,基本檢查規范包括了餐飲店后廚必須裝修,要配備廚房專用設備,地面必須進行瓷磚鋪設,頂部必須進行吊頂等。除此之外,要有洗手的池子、洗菜的池子,如果做肉制品,還要有單獨洗肉的池子。面積小,沒有獨立更衣間的,還需要有固定放置衣物的架子。
工作人員表示,人員要辦健康證,還要有貨架,放置礦泉水等物品,門口有防蚊蟲裝置,滅蠅燈放置要合規,還要有清潔的紗窗、消毒的櫥柜等,“面積不一定非要50平方米,但是基本的面積要在20平方米以上。”
工作人員同時建議,因為到7月15日的時間越來越近,店家可以做兩手準備,一邊網上申請,一邊進行裝修整改。
希望出臺細化的查驗標準
記者隨后來到歷山路蘋果城負一層的美食街,這里一側是比較大的店面,有食品經營許可證;另外一側有幾家小餐飲店,相對比較簡單一些,主要經營烤冷面、手工水餃等小吃。小餐飲店的商戶表示,他們在美團平臺上也有外賣業務。
按照千佛山食藥所的相關規定,這些小餐飲店是很難申請下食品經營許可證的。而20多平方米的店面如何申請下食品經營許可證,也成為了一些商戶思考的問題。
“我們現在也不敢裝修了,因為我們擔心投入之后再達不到標準、辦不下來的話,投入就打了水漂。”在采訪中,很多商戶告訴記者,對于這種20多平方大小的店,他們希望政府出臺明確的標準,不僅僅是面積上,還有后廚的設置上等,出臺一些比較細化的標準,他們可以根據這些進行裝修整改。
“目前都是食藥所工作人員現場查驗,一旦裝修整改不合格再返工,耽誤的時間和資金投入不是個小數目。”一些小餐飲店主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生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