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1-5月全省水環境質量狀況。16市中,棗莊、濟寧2市水質優良水體比例未達到年度目標,青島、德州、聊城3市優于目標要求;濰坊市劣V類水體控制比例未達到年度目標,濟南、聊城2市優于目標要求。

  地表水方面,1-5月份,全省83個國控地表水考核斷面中,有51個水質為優良(Ⅰ-Ⅲ類),占61.4%,達到并優于年度約束性指標要求(不低于57.8%),優于去年同期6.0個百分點;有2個斷面水質劣于Ⅴ類,占2.4%,達到并優于年度約束性指標要求(不高于3.6%),優于去年同期3.6個百分點。16市中,棗莊、濟寧2市水質優良水體比例未達到年度目標,青島、德州、聊城3市優于目標要求;濰坊市劣Ⅴ類水體控制比例未達到年度目標,濟南、聊城2市優于目標要求。

  全省共有9個地表水斷面均值水質未達到年度考核目標要求:其中,國控斷面5個,分別是棗莊市的城郭河群樂橋(責任地區滕州市)、嶧城沙河賈莊閘(責任地區市中區、嶧城區)、新薛河入湖口(責任地區滕州市),濰坊市的白浪河柳疃橋(責任地區奎文區、濰城區、經開區、寒亭區),濟寧市的洙水河105公路橋(責任地區嘉祥縣);省控斷面4個,分別是青島市的澤河澤河橋(責任地區平度市),濱州市的秦口河下洼閘(責任地區惠民縣、陽信縣、沾化區),濰坊市的膠萊河濰石橋(責任地區高密市),棗莊市的薛城小沙河彭口閘(責任地區薛城區)。

  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環境方面,全省52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中,除棗莊1個水源地因地質原因硫酸鹽和總硬度超標外,其余51個水質均達到或優于Ⅲ類標準,達標率為98.1%,達到年度目標要求。

  黑臭水體整治方面,截至5月底,根據各市自查情況,16設區的市城市建成區166個黑臭水體中,162個已整治完成整治工程,整治完成率為97.6%,整體符合國家年度目標要求(省會及計劃單列市、全省平均均不低于90%),濱州市消除率相對偏低,為75.0%;全省44個縣(不含區、縣級市)共排查確定了71個黑臭水體,目前正在逐一編制相關整治方案。

  (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