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晏偉、高寧夫妻倆是濟寧市中心血站的“常客”,但與往常不同的是,此次高寧是陪同丈夫前來,她因捐獻造血干細胞需要暫停獻血。
原來,前段時間高寧的骨髓樣與一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并進行了成功捐獻。依據(jù)規(guī)定,獻干細胞后要間隔3個月才能獻血,這次只能看著丈夫一人獻血了。
“5個月前紅十字會的同志打電話詢問我,是否愿意捐獻造血干細胞。我一下子愣住了,第一反應是驚訝,非血緣關系的骨髓匹配只有十萬分之一,這樣的小概率事讓我遇見了,真是奇事。”高寧將這件事情告訴丈夫潘晏偉,兩人共同決定,一定要捐獻。3月28日,在丈夫的全程陪同下,高寧在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成功地捐獻了180毫升的造血干細胞。
潘晏偉與高寧剛到獻血年齡,就相繼加入了無償獻血的行列。兩人領結婚證后來到太白樓路前的獻血車上獻血。感覺在領證的當天獻血有著不一樣的意義。看著殷紅的血液通過透明軟管流出自己的身體,夫妻兩人相視笑了。
后來他們得知臨床上需要血小板的病人比較多,而獻的人很少,兩人又開始捐獻成分血。只要血站與夫妻中的其中一個人預約,都會得到兩人獻血的回復,在血站經常看到他們同時獻血小板的身影。
從第一次獻血至今,高寧獻血總計73次,潘晏偉獻血158次,57600毫升血液。按夫妻倆的獻血量來算他們獻出的血液至少在200多位病人身體內流淌。
(齊魯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