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空氣質量出現反彈,山東省六市政府分管負責人被約談,這是記者從30日下午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聯組會議上得到的信息。
當天的會議對全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進行專題詢問。省人大常委會委員蘇建華詢問,今年一季度我省空氣質量又出現了一些反彈的現象,其中PM2.5、PM10、二氧化氮指標以及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重污染天氣的天數比往年也有所增加,請問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什么?對此有關方面采取了哪些防治的措施?對重污染天氣現在有沒有長效的應對機制?
對此,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周杰介紹,今年第一季度空氣質量反彈比較嚴重,形勢十分嚴峻,主要是因為2017、2018年采暖季霧霾天氣有所減輕,一些地方有松口氣、歇歇腳的想法,放松了對環保的監管,排放污染物增加。
針對這種形勢,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都作了重要的批示、指示、要求,對空氣質量排名靠后且反彈較大的六市政府分管負責人進行了公開約談。全省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行動,共檢查點位3833個,發現問題1325個,對問題嚴重的及時公開曝光。省生態環境廳對問題建立了工作臺賬,及時移交各市進行整改,并納入“雙隨機一公開”檢查范圍,做到整改一個銷號一個。
“通過這些努力,我們的空氣質量反彈基本得到遏制,4月份除了二氧化氮反彈6.9%外,其他所有的空氣質量指標都是改善或持平。其中PM10改善19.8%,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改善8.8%,優良率提高了10個百分點。5月份,通過未審核的數據來看,這種改善依然延續。”周杰說,今年我省正在建設一個對一周進行準確預報,對10天進行趨勢預報的預報系統。通過這個預報系統,能提前知道重污染天氣來臨,然后在重污染天氣期間加強了督導檢查,并通過用電量對應急減排措施落實情況進行核查,判斷是否到位。通過這些應急減排通過專家測算,能夠減排15%-20%左右。
這是省人大常委會今年首場專題詢問,問題涉及空氣質量反彈、揚塵污染、車輛污染治理,以及高耗能工業轉型等。